“链”上发力、“海”中提速,青岛这一新兴产业驶向新航道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总投资7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加速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青岛国药生命港项目启动施工,总投资32.5亿元的春光康谷年产15万只干细胞制备项目有序推进……初春时节,青岛各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不断传来新进展。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力成果显著,专业机构分析认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和重要的医疗科技创新策源地。
图片
在红岛汇科技金融中心,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的标牌已经挂起。
瞄准庞大的市场前景,青岛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列入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已先后培育了海尔生物、蔚蓝生物、海泰新光、海利尔、华仁药业、百洋医药等多家医药生物领域的上市公司,引进了阿斯利康、国药生命港等一批引领性项目。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更加清晰的发展路径——推进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建设,实现海尔大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期竣工,积极打造“中国康湾”;开工建设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二期,加快抗肿瘤、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

01



大项目牵引

聚焦打造引领中国康复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青岛以项目为抓手,通过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大项目,带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能级跃升。
图片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总部位于英国的阿斯利康是全球十大生物制药企业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其在青岛布局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不仅实现了跨国药企在山东省建设生产制造业类项目“零的突破”,同步落地的阿斯利康青岛区域总部,也是跨国药企在山东的首个区域总部类项目。根据项目计划,基地今年年底将实现主体封顶,建成后主要从事吸入气雾类产品的生产和组装,产品主要包括呼吸类疾病治疗药物。
结缘青岛后,阿斯利康的行业引领作用日渐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上下游及“朋友圈”企业将目光聚焦青岛——珀金埃尔默、赛诺菲和赛默飞世尔科技等多家外资龙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向青岛抛出橄榄枝。
同样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国药科技城项目,于2023年1月签约、2月完成拿地、6月开工建设、12月一期封顶,实现了拿地类产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的“加速度”。该项目重点聚焦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服务等领域,聚力打造成为高端现代化医疗产业基地。
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二次结构施工。作为营收居全球制药企业首位的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的八大支柱平台之一,国药科技城将以“数智供应链园”和“生命科技园”为两大主线,借力央企品牌效应、强大的金融投资和市场拓展能力,为园区入驻企业发展赋能。

02



建圈强链

如果说过去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往往是“单打独斗”居多,那现在,这一行业则表现出更加开放、系统的特性。链式分工、拓圈发展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态势。青岛通过打造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即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建圈强链。
从“研”的方面来看,重点围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康复医疗三大细分领域,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集聚了康复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等高层级院所平台,以及康龙化成CRO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易邦生物P3实验室、立菲生物医疗器械3C平台等企业科研平台,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品牌特色全面凸显,形成了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优质发展生态。
从“产”的方面来看,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1000余家,拥有海尔生物、易邦生物2家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链主企业,招引培育康立泰药业、斯坦德检测、健新医疗等一大批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2023年,园区5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实现营收99.14亿元,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达到270项,增长26.2%。
图片
海尔生物医疗
其中,海尔生物医疗自研的航天冰箱已“十二入太空”,助力我国空间医学探索;创新突破-80℃自动化生物样本库技术,研发国内首台超高速离心机,创新程序降温仪、冻干机、冻融机等生命科学关键装备;易邦生物在全球动保行业排名前20位,其禽用疫苗连续十余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03



加码海洋

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相较于国内先进城市,青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也存在产业规模偏小、缺乏本土大型龙头药企等短板。例如,北京集聚了冠合医疗等一批具有原创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已具备与全球巨头比肩竞争的能力;上海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9337.32亿元,全球前20强的药企、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8家将其中国区总部或研发生产总部布设于此。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赛道上的众多竞逐者之一,青岛仍有不少弯道超车的机会,特别是我市长期以来形成的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优势,将极大地助力青岛海洋类生物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二期)效果图
根据市委工作部署,青岛市将围绕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在崂山区培育发展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及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同时重点关注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服务三大新兴领域,构建集科研成果转化、中试熟化、绿色生产为一体的产业转化聚集区,聚力打造以海洋为特色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在我市海洋产业重点集聚的西海岸新区,依托明月海藻、聚大洋、华大基因、正大制药等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该区正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以明月海藻为例,其超纯度海藻酸钠在医药领域应用甚广,通过自主创新,该企业实现了超纯度海藻酸钠的国产化替代,成为全球第二家可以生产该产品的企业。
青岛发布的相关产业政策同样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打好“海洋牌”。根据《青岛市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青岛对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并就地转化的海洋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按照临床试验前项目双方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配套奖补,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以引导医药生产企业与海洋药物研发机构合作,从研发环节开始投资布局,直至实现研发成果转化。
在系列要素的推动下,青岛企业也在加大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探索步伐。就在近日,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生物制药、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进军具有海洋特色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着眼未来,签约三方将在产学研协同、资源优势融合、产业链联动等方面强强联合,加快形成青岛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竞逐生物医药产业赛道的青岛从“链”上发力、在“海”中提速,加速垒砌产业新高地。

作者 |周伟 衣涛       编辑 | 周游

图片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
如果您有意见建议,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