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刻画“主导产业”全新增长曲线——访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

青岛日报2024年3月18日特10版

奋力刻画“主导产业”全新增长曲线

——访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

“浪打白沫,沙鸥飞走,喧嚣码头,船来船往,南北商客在此停留……”这是《即墨县志》上对旧时即墨金口港的描述。400多年前,青岛开启的金口、沙子口、青岛口和沧口四个港口中,位于即墨的金口港最为兴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斗转星移间,金口古港千帆竞渡的盛景早已远去,但商贸基因早已融入即墨人的血液中,在时光更迭的岁月中沉淀、积蓄、迸发。

如今,作为纺织工业重镇的即墨区,集聚了3000多家服装服饰企业,占青岛市纺织服装产业的70%以上。去年,即墨区纺织服装产业入选省“雁阵形”集群,获评省轻工纺织行业数字“三品”示范区,即墨纺织服装IP持续擦亮。

韩世军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即墨没有抱守纺织服装,而是依托资源禀赋,向更具成长性的汽车、海洋等产业发力。如今,即墨汽车产业乘势而上、遍地开花,四大整车项目、400余家零部件企业聚势而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换挡提速,即墨正向着传统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千亿级”目标蓄势进发。海洋创新动能加快释放,崂山实验室加速入轨运行,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全国首个标准浅海综合试验场建成主体,全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成功试航,即墨正奋力掘金深蓝。

发展,是一步接着一步的奋斗。

一组数据可窥斑见豹: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4.7亿元、增长6.6%,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亿元、增长6.1%;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4位,较上年提升1位。成绩的背后,是六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是汽车、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是海洋等新兴产业增量崛起。

船到中游浪更急。诚然,即墨还存在诸如传统服装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海洋产业集聚度不高、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等问题。撤市设区后,即墨加快融入青岛主城的步伐,从县城到现代化新区,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经历转型的阵痛。

“遇到的所有困难,最后回头看都不是困难。坚定信念,咬紧牙关,就没有过不了的难关。”访谈时,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直面挑战信心满满。

加快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记者:2023年,即墨区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90亿元,占GDP比重36.8%,围绕海洋经济能级提升,今年将如何发力?

韩世军:即墨区将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着力攻坚海洋产业的聚链产出和人才人气的聚集服务,发挥海洋特色园区优势,在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下功夫,加快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推动现代海洋产业突破发展。坚定不移向海图强,发挥好蓝谷“双核”之一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涉海总部经济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国际蓝色生物谷、海洋新能源等涉海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5+4+3”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30亿元,海洋经济各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加大海洋领域高附加值项目招引建设力度。瞄准海洋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持续引进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海洋产业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专精特新项目。统筹推进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41个涉海重点项目,推动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青岛蓝谷膜天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中电建海上光伏、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总部基地、大唐华芯威半导体、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鳌山湾海洋文旅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提升海洋产业规模。

同时,我们将持续推进蓝谷区域城市更新,建设提升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齐鲁医院蓝谷医院、硅谷大道等民生项目建成启用,使蓝谷区域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产业承载力、人才吸引力质的跃升。

记者:发力海洋经济,即墨将如何用好科技创新这张“王牌”?

韩世军:蓝谷区域是即墨发展海洋经济的主阵地,也是承担经略海洋国家战略的主战场,目前已聚集“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国字号”科研平台、高校院所53家,各类创新平台突破100个,科技创新势能不断聚集。

下一步,我们将在促进科研成果精准转化落地上发力。发挥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引领效应,加快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保障崂山实验室大科学计划、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落地,打造经略海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中国船舶集团725所二期等科研项目建设,海洋一所科考船岸基保障基地启动,青啤科技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中试新产品上市和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

传统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记者:即墨工业基础雄厚,围绕实体经济振兴,聚焦主导产业,下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韩世军:即墨有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占GDP比重达40%,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最突出的特点是工商双轮驱动、民营经济发达,是“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的坚实支撑。下一步,即墨区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全区六大主导产业和15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新型工业化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其中,汽车产业重点推动四大整车项目扩大产能,奇瑞配套零部件项目建设增产,一汽智能锻造总部、一汽解放冲压车间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奇瑞新车型、大众新车型和解放新能源微卡项目加快落地,实现产业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展,打造全省汽车工业龙头。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未来赛道,依托创新奇智、豪江智能、百洋制药等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培育“蚁家人”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即发集团开展无水染色和智能纺纱等推广应用,推动创新奇智以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区制造业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企业联系服务力度,健全完善“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机制,培育九合重工、正望新材料等创新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记者: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在项目建设和项目招引上,即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韩世军:重点项目关乎即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坚持“围绕项目转、服务项目干、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着力形成项目谋划、招引、建设、投产环环相扣、压茬推进工作局面,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增创新动能。

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和全区六大主导产业,我们在加快推动现有140个在谈和签约项目落地的同时,综合采用“链主”招商、平台招商、出国招商等方式,依托“港澳山东周”、青岛市级招商推介活动等渠道,深化与华润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等100多家重点企业沟通联系,再招引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

对所有项目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持续实施领导包联、专班作战、动态复盘、施工图管理等机制,确保措施再强化、机制再完善、责任再压实、问效再严格,促进一汽锻造、云路超10万吨级非晶带材等182个省市区三级重点建设项目和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综合配套项目三期等43个公益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纳统,推动省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86%以上,上半年全部开工。

全方位融入青岛主城区

记者:撤市设区以来,即墨在经济发展、城市品质和民生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今年,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

韩世军:即墨是青岛主城区扩容扩能重要承载地。我们按照“对标主城、组团提升、全面融青”的发展思路,实施七大城市更新行动,突破三大融青重点工程,在全方位融入青岛主城区过程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体制上,完善“1+7+3”工作机制,坚持区级领导牵头推进、三级指挥部具体统筹、项目责任单位靠前落实,以衔接更加紧密、落实更加有效的机制保障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在重点工程上,持续推进旧城旧村、市政设施、公园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地铁及沿线开发、停车设施和低效片区等七大领域城市更新行动。今年计划实施1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中心城区东部片区、孙家官庄和东山前安置区等工程建设交付,重点是全面启动马山新区城市更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导入,打造即墨城区西部产城融合新地标。新建改建滨河一路、泉头桥等一批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继续实施口袋公园、林荫廊道建设和绿地“微更新”,改造提升城乡供排水管网,建设区中医医院北部院区、岘山公园等区域停车设施,以及“平急两用”防灾减灾设施,深度盘活即墨北站等低效片区,为群众提供功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舒心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管理上,聚焦交通枢纽、商圈、景区等重点领域,统筹兼顾城市秩序和便利群众生活,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处置市容问题,常态化开展拆违治乱,保持有秩序、有活力、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城市环境。

记者: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在道路建设上,即墨今年有哪些举措?

韩世军:我们坚持把融青道路建设作为全方位融入青岛主城区的首要任务,着力构建即墨到主城区的“半小时出行圈”。

今年将重点推动营流路南段完工、顺接城阳驯虎山路,推动李王路北延、烟青东路南通等跨区市干道建设通车;加快天山三路与双元路连通规划,提速中北通道征迁建设、全线施工、年内形成整体形象,保障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加快进度,促进即墨城区快速通达青岛主城区、胶东机场和蓝谷区域。

点睛

“油电齐飞”起高地

当“产业”与“城市”之间建立起一种优先级的对应关系,这座城市便有了产业地标。

春节刚过,在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主会场,计划总投资55亿元的一汽年产40万件发动机高端部件项目开工,将引入世界最大、行业水平最高的热模锻压产线,服务青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这是即墨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硕果。

十多年前,位于即墨区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还是一片荒地。2011年一汽解放落户,汽车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即墨区持续抓好“油电齐飞”项目招引,聚集了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一汽解放新能源、奇瑞等4个整车项目和400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商用车、乘用车、改装车、零部件全链发展,年产能总计70万辆。

汽车产业规上产值占全市汽车产业的60%、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46%,整车产量占全市的48%、全省的20%……如今,即墨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省12个“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项目和2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即墨区打造青岛新型工业化高地的压轴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即墨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今后发力的“新赛道”,并明确了思路打法——

紧盯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领域领军企业,精准招引“三电”、轻量化材料等新能源汽车项目;重点促进一汽智能锻造项目引进世界最大、行业水平最高的热模锻压自动化生产线,规划产能年产40万件发动机高端部件,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支持奇瑞星途瑶光和风云T9混动新车型产量爬坡,推动2024年奇瑞青岛基地整车产量突破12万辆,产值超13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推动四大整车项目持续释放新产能、导入新车型,吸引智能网联汽车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落地,打造全省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如是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王涛)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