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融”文章 奏响振兴曲

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立足杨家山里资源禀赋,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重点,将片区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红色传承、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铁山街道《生态优先 红色传承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书写强村富民新篇章》案例入选青岛西海岸新区2023年度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打好“三张牌”

塑造乡村新风貌

铁山街道打好生态优先、红色传承、景村融合“三张牌”,推进杨家山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业态、设施、管理、服务全面升级,实现片区田园景区化、旅游全域化。

坚持环境筑基,打好生态优先“绿色牌”。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常态化抓好2.2万亩山林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达69%,铁山水库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坚持文化铸魂,打好人文底蕴“红色牌”。一体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中共青岛工委旧址、后石沟奋斗史馆等党建研学阵地体系化建设。建成国内首个齐长城文化馆,省级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通过评审。

坚持品质提升,打好景村融合“特色牌”。高标准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三大行动”,对河道、山体、道路“三条线”进行微整治、精提升,布局7处停车场、4处公共厕所、2处游客服务中心,入村道路硬化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到100%。片区村庄全部达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做优“三大产业”

加速乡村新蝶变

铁山街道创新“打通三产带动一产推动二产”的产业发展路径,激发杨家山里片区发展内生动力。

以集群化培育主导产业。打造樱桃、茶叶、蓝莓等24个百亩产业园,带动500多户农户抱团发展,实现年增收1000万元。创建5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铁山街道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以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21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产地初加工,培育壮大19家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樱桃酒、杏酱等25条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山里果酒、山里薯干等一批农特产品进入杨家山里品牌矩阵,带动村民就业。

以品牌化孕育新兴产业。通过拓展农事体验、休闲康养、民宿旅居、科普研学、观光摄影、夜间经济等多元业态,做强做优乡游、乡学、乡宿等十大品牌,以新业态提升品牌价值。2023年,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累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65%。杨家山里一村获评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用好“两张清单”

激活振兴新动能

以“项目清单”推动发展提速。启动乡村振兴项目库“建一年、谋三年、看五年”计划,总投资11.8亿元的齐长城月季花谷、無比方花园、山里齐街等34个项目加速落地、开工、建设、投产。

以“改革清单”推动发展提质。创新启用青岛市首家乡村振兴一体化运营平台,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文旅产业联盟等,高效整合政策、资源、资本、市场、产业、人力等多种要素,广泛调动政府、运营商、投资商、企业、村集体、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人乡贤等多方共建力量,打通市场与资源配置渠道,创新推进政、企、村、民“四方共建、三方得利”的共享共富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一、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留给农民。

片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探索三生三融、生态和谐、农民富裕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产业业态日趋丰富,文旅活力持续迸发,增收潜能全面释放,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显现。

责任编辑:方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