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镇研究制定《关于学习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开展基层党建攻坚“五大行动”的实施意见》,聚焦政策宣传、调查研究、问题排查、信访化解、环境整治等“五大行动”,细化29条工作措施,引导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到一线解难题、抓落实、促发展,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一支“敢为人先、敢争一流、敢创大业、敢攀高峰”的党员干部队伍,着力打造新时代基层党建“金口样板”。
实施政策大宣传,政策信息无缝对接。组织开展集中宣讲,通过内外宣渠道和面对面讲解,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镇域重点工作,将“好声音”传递到基层。针对村庄群众,印制各项便民服务事项政策清单、明确办事流程,通过“小册子”、微信公众号、包村年轻干部入户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普及,解决办事堵点难点。针对市场主体,摸清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享受惠企政策、生产经营、资金流转、技术创新、用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通过开展专题宣讲、座谈交流、上门送“政策礼包”等,将惠企政策、用工信息等及时送达企业。
实施村情大起底,形成问题清单。深入基层找准问题,察民情、破难题、办实事,做到“调研一件事就办成一件事”,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围绕制约村庄发展堵点难点,科学选定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确保找准问题。带着问题摸清实情,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个别访谈等形式,听取村庄发展计划、群众诉求、突出问题及意见建议,了解群众诉求和关注问题,收集意见建议和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增收渠道不多、村庄基层治理不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监督群众获得感不够强等问题20余个。剖析根源办成实事,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按照“经济发展类、基层治理类、民生实事类”三类进行个案分析,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一篇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性村情调研报告和问题清单,推动办成一批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民心所向的实事。
实行“一线工作法”,跟踪培养干部。把“现场办公下基层”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抓手,选取一批年轻干部按照职责分工到所在工作领域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村庄现场办公。把办公场所从“办公大楼”搬到“田间地头”、搬到“项目现场”,开展“开门纳谏问需求”活动,深入联系村庄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生诉求台账,对群众需求进行跟踪管理,解决群众反馈的产业发展、信访矛盾、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通过实行“一线工作法”跟踪考察干部,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到现场去,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培养一批敢打硬仗、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实现工作推进与干部成长的“双赢”目标。
实施信访大化解,及时化解矛盾。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以“四下基层”为抓手,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大接访大下访”机制,每天安排一名区管干部在镇综治中心公开接访,及时掌握、解决镇域群众诉求。将周三作为干部“公开接访日”,推动包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红当家”主动走出办公室、直奔一线,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信访工作既“坐诊”又“出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接访下访50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100余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实施环境大整治,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召开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布署推进大会,建立科室主建、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主战和环卫办干部包片、包村干部联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体系,要求全体包村干部主动认领,深入各自包联村庄协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格对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制定问题清单,压实整改责任,对存在问题大起底、大清除,“拉网式”开展自查整改,不断健全环境卫生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着力推进不达标村庄提升工作。在清扫村庄的同时,还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环境整治齐参与、共维护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金口镇将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工作法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展“金口青年说” 专题交流讲堂、“脚下有泥·心中有底”年轻干部实践课、“深学争优•实干争效”成果展示比拼、“‘洁’尽全力换新颜”人居环境提升晾晒比拼等系列活动,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安排,各尽其责、分工协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推动“四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开展,推动全镇党建攻坚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王海明 武中秀 文/图)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