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授学生之渔,这所“蓄能夜校”支持定制

“今天的夜校课给咱们‘定制’了企业面试官,可以在现场进行全真模拟面试!”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刘淼同学看到班级群里发的通知后,激动地与宿舍室友分享道。在“蓄能夜校”里,五位就业指导课教师定制成为“企业面试官”,将企业面试现场搬到了“蓄能夜校”的就业课堂,现场近200名学生报名参加。

为进一步推动学生就业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各环节,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在做好当下应届生就业工作的同时,提前谋划部署2025届学生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做好个人发展规划,辅导员主动贴近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到,择业焦虑、对就业环境认知不足、求职技能欠缺等问题是目前大三学生所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状,学院高度重视,研究成立“蓄能夜校”,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动员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根据学生存在的就业困惑和难题进行“课程定制”,建立“学生定制”帮扶档案,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身临其境助力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就业。

“蓄能夜校”定制课堂真实还原就业指导全真场景,从面试礼仪、自我介绍、随机问答等几方面综合考察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判断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从半结构提问到结构化面试再到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官们针对每个同学们的表现做出细致点评,并对面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社工专业夏睿桐同学下课后对自己的辅导员扎西央宗说:“每一次上‘蓄能夜校’的课都能为我们量身定制,让自己真切感受到面试的紧张氛围,了解自己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场面试。”

“学生的关注和需求是什么,我们‘蓄能夜校’的课程内容就安排什么。成立‘蓄能夜校’定制课,不仅能使‘准毕业生’通过指导获得技能提升,解决青年学生所需所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身边搭建起服务育人平台,提升就业创业的贡献度,助力青年学生‘充电’蓄能。”学院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徐卫晓介绍说。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蓄能夜校”前期已开展简历制作“现场问诊”、参军入伍“故事交流会”、考公考研“明灯指路”分享会等课程活动。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完善课程内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服务育人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助力学院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讯员 扎西央宗 贾舒文 石路捷)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