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那一幕幕令人痛心的场景,在我内心深处播下了致力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种子......”在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净源捕手”团队成员、市政专业研究生赵玉秀正在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其参与的研发成果——金属离子靶向捕集磁净颗粒。
靶向磁净颗粒能够从废水中高效分离出有价金属离子,其独特的磁性特质使得吸附材料能够通过磁吸实现快速回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经过实验室数百次的反复试验,其效果令人瞩目,目标金属离子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可进一步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针对贵重金属污染废水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净源捕手”团队成员跨专业集思广益,实地调研多个工业园区和尾矿区,了解废水处理中有价金属回收现状,不断提升废水处理技术和产品,为新技术推广提供保障。团队成员根据当前市场所面对的痛点,对可靶向捕集金属离子的材料开展工作原理实验和装置试验,进一步优化磁净颗粒精准靶向回收方法,制备出系列金属磁净颗粒,依靠环糊精的空腔结构,通过对环糊精进行改性,可使材料对多种金属实现靶向回收。经过试验检验,对单一金属的靶向分离效率高达95%,可实现分离的金属种类达80%以上,精准解决当前市场痛点,产品投入市场使用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目前,团队制作生产的产品已在金杉新材料科技公司、山东都幸福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投入使用。山东都幸福环境公司项目负责人在产品交流会中说道:“金属磁净颗粒可大大提高对稀土、钯、铑、铂等金属离子回收率,得到的金属产品纯度高,可重复利用5次以上,为我们公司带来了很大收益!”团队成员韩松宸在对产品使用后的调研报告分析会上说道:“该产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技术成果振奋人心,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团队会继续对该领域进行开拓扩展,增加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团队成员创新性地提出金属离子靶向捕集磁净颗粒,在构思和设计上均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未来有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易转化、好推广。同学们通过参与此类创新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指导教师、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刘杰说道,在帮助团队进行科研指导的同时,刘杰多方联系企业,助力团队完成专利转化,激发了学生对贵重金属污染废水绿色治理技术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科研动力。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莉表示,只有将科技和教育协同起来,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的内循环,才能达成知识的持续更新和人才的迭代升级,依托知识和人才的力量向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下一步,学院将继续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深化校企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通讯员 花会娟 张明芳 石路捷)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