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开展首票“区内直转”业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日讯 近日,天驰控股(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的134吨冻煮鱿鱼片在仓库内实现了从“保税货物”到“非保税货物”的身份转换,这是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内开展的首票“区内直转”业务。

“我们公司同时经营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的仓储物流分拨业务。”公司负责人李勇说,随着国内市场水产品需求旺盛,两类货物的状态转换需求较为频繁。

此前,为提升物流仓储企业运营效率,充分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青岛空港综保区在区内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方式入区,节省了管理和仓储成本,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和货物周转率。但为清晰界定企业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确保监管到位,在状态转换时,货物需要实际进出综合保税区卡口。

去年年底,海关总署出台关于优化综合保税区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的公告,支持企业开展“区内直转”业务。转换状态的货物无需实货进出卡口,通过在仓库内设置“待检区”的方式办理申报、查验手续,直接核增或核减海关账册。

“以账册‘变动’代替货物‘进出’,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青岛胶东机场海关综保区监管科科长丁青峰说。为更快更好保障政策落地,青岛空港综保区第一时间为区内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摸排实际需求,梳理业务办理流程,组织业务骨干帮扶企业按公告要求改造自身条件,让区内仓储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

企业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符合公告要求的“待检区”,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不出仓库完成仓储货物从“保税”到“非保税”性质的转换,降低了企业在人力、物流及时间等方面的成本,实现了海关顺势监管,打通了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的物流堵点。

“在这之前,我们的仓储货物想要实现从‘保税’到‘非保税’的转换,需要车辆将货物运出卡口后再通过非保税货物通道返回区内,不但费用高,而且像冷冻水产品这类产品反复搬倒运输对货物品质也有影响。”李勇说。根据测算,采用“区内直转”模式,企业预计每年转换状态的10万吨货物就可节省运输费用约300万元。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是山东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毗邻山东唯一一座4F级国际枢纽机场,同时紧密连接上合示范区这一国家开放平台,可以利用突出的区位优势,依托“海陆空铁邮”联动起强大的人流、物流和产业聚集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产业吸引力、竞争力。

下一步,青岛空港综保区将持续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改革措施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叠加效应,优化全流程监管、支持新业态培育,推动差异化错位发展,加快将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打造为空港型枢纽型综合保税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文/图 通讯员 孙亚飞 李洪宇)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