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水务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青岛水务博物馆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崂山水库院内,为工业性、公益性、科普性博物馆。青岛水务博物馆于2009年开始筹划并征集文物,原拟名“青岛自来水博物馆”,原选址还有其他两处,一是位于李村河下游胜利桥东侧,闫家山村北的李村河水源地,遗存有德占时期建设的600平方米送水机室一座;二是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西黄埠社区白沙河南岸的黄埠水源地,遗存有日占时期建设的送水厂一座。2013年青岛水务集团成立后,经营范围扩展至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遂更名为青岛水务博物馆。

青岛水务博物馆,以1898年德国租借青岛为起点,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节点,用大量珍贵的史料、图片、文物、视频串连起了青岛跨越三个世纪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见证和缩影。

青岛水务博物馆展馆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展区由崂山水库两层老办公楼改建而成,由10个展厅和影视厅、库房、办公室组成,面积约750平方米,展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照片、影像资料300余件。

在青岛水务博物馆内藏有许多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

直径350毫米闸板式阀门:1901年由德国运至青岛,安装在观象山贮配水池。观象山贮配水池是海泊河水源地的配套设施,自1901年启用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四通排沙阀门及管道:1906年前,德国制造,带撤水直径200毫米四通排沙阀门及相连管道、闸阀,2012年5月取自新疆路和陵县支路路口。供水行业使用四通阀门极其罕见,带排沙功能的更为罕见。早期,由于工艺不完善,自来水中会混有沙子。该阀门底部比管道低,可以储存流水中的沙子,起沉砂池作用,隔一段时间启闭阀门可使储存的沙子淌出。

德文上水档案卷宗:这套德文的上水档案卷宗中,有10余件往来信函、要记,以及3张粘贴在布上的建筑图纸。用水人想用自来水,先要向供水单位申请,供水单位会向申请人索要建筑图、用水用途、使用人口等,然后现场查看、设计供水方案,申请人同意后施工、交付,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存档、备查,这种申请用水的流程直到现在仍在沿用。这个台账保存在海润自来水集团档案馆,历经了100多年,仍完好如初。(张锐)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