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彭翠、周文君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创新形式搭建平台——
让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有实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日前,2023年山东学校思政教师年度人物名单公布,全省共10人获此殊荣,其中青岛有两人入选,分别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彭翠、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副校长周文君。多年来,不论岗位如何变化,她们始终扎根思政教育教学一线,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上好思政课,让思政教育有温度、有深度,生动有趣入脑又入心。
搭建“大平台”,讲好“大思政课”
“如何解决好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困惑、思想疑惑、成长焦虑?如何提高思政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这是彭翠一直不断思考、探究的问题。在彭翠看来,作为青年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和信仰的铸魂者,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扎根思政教育教学一线17年来,她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融入实践。
彭翠将调查研究运用到思政课创新改革中,面向高校学生下发1万余份调查问卷,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带领师生进企业、进乡村、进兄弟院校交流体验,用看似最笨的办法找寻思政教学最科学的路径。她充分发挥自身语言文字文化研究专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程,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堂,用《孔子及其君子人格》《法乎天地的中国品格》涵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用《曾子及其大学之道》《烈火与热血中的信仰》增强学生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用《孟子:养我浩然正气》《宁折不弯的中国气节》弘扬中国精神,锤炼学生的精气神。她将学生的成长故事编成案例、写入教材,如《曾经的优秀》《声音的力量》《讲出来的市场总监》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与价值、奉献与索取、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她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构建了“价值引领、四环贯通”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讲好党史故事、工匠故事、企业故事、品牌故事,用事理、伦理、学理、哲理解码精神价值,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讲好“大思政课”。彭翠依托全国首个RCEP产教协同联盟等平台,联合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明月海藻、融发文旅等单位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黄岛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合作建成思政与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区域资源纳入实践教学资源库。思政课堂的外延扩展了,“大思政课”上起来也更有实效。由彭翠牵头申报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基地”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大思政课”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已成为驻青高校开展“大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场所。业余时间,彭翠还面向大中小学、社区开展公益讲座50余场,培训企业员工3600余人次。
彭翠还主动发挥专业优势,为学校发展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赢仗、善打硬仗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020年以来,彭翠带领的团队主持立项教育部课题3项、省市课题20余项,参加省市教学竞赛获奖40余项;其个人主持立项教育部思政课专项课题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等省市级课题5项,荣获省市优秀成果、奖励18项。
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在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每周五下午大课间的模拟法庭课最受学生欢迎。课堂上,学生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审案子,扮演书记员记录审判过程,扮演检察官提起公诉,扮演律师做法庭辩护。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入手搜集素材,将校园霸凌、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入校、网络诈骗等社会热点写入剧本,进行模拟表演。由此,“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活起来”,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模拟法庭课是周文君牵头精心打造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养成守规则、讲法治的习惯,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死记硬背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周文君采用情境教学法,议题式、项目式教学,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实现和学生的良性互动;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上《守护生命》这节课时,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现场演练的形式,了解学生有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何过更健康的生活’、‘如何守护生命安全’;在上《法律保障生活》这节课时,我们就采用了观影教学的方式,以电影《第二十条》为切入点,展开系列讨论,以案说法,明辨是非。”周文君介绍。课堂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真正起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感悟·探究·践行”三段引领式教学法,该成果获青岛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周文君不断凝练思政课教学经验,主持或参与4项省课题及多项市区级课题,参编《202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等5部著作、4册国家安全教育教材,著作《三段引领式教学法行动研究》受到业内普遍关注;她连续10年担任青岛市中小学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资源建设团队核心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法治教育专题培训专家”。她还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带动更多教师成长,通过青年骨干研修班、德育课展示、问题研讨沙龙等形式促进青年道德与法治教师加快成长,引导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她多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宁夏、广州等地区的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做法治教育讲座,到全国各地作教育教学、教师成长、教学技能等培训12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