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睫毛产业如何发力“新赛道”

4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美妆睫毛产业博览会在平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贸易商、美业从业人员齐聚。本次博览会,外地客商占比达七成,美妆睫毛产品、穿戴甲、化妆刷、美妆配套工具等众多“源头好物”悉数亮相。

从东海县穿戴甲行业协会到中国农创港跨境电商产业园有限公司,从协会的强强联合到园区的赋能升级,一场场战略合作签约,成为本届博览会一大亮点,也成为青岛睫毛产业发展历史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我们是从事化妆刷行业的企业,睫毛与化妆刷经常配套销售,而且青县化妆刷协会也与平度市美妆睫毛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我们也想通过此次展会寻求更多商贸合作机会。”河北青县兴源制刷厂负责人、青县化妆刷协会会长康绍兴说。

世界睫毛看中国,中国睫毛看平度。经过40多年默默耕耘,平度已成全球最大美妆睫毛生产基地,共有3000余种不同款式睫毛,年产值达100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特色富民产业。

全球女性所钟情的假睫毛,70%是平度造,换言之,全球每10对假睫毛就有7对来自“中国睫毛第一县”——青岛平度。无论是麦当娜3D水貂,还是奥黛丽·赫本同款小鹿眼,这里都能打造。

然而,盛名之下,短板难掩:“散、乱、小”的家庭式作坊仍大量存在;在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冲击下,从业者陷入内卷,打起价格战;大量从业者仍以代工为主,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平度市美妆睫毛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韩松明走访过2000多家假睫毛企业。他调研发现,平度假睫毛产业与30年前温州皮鞋产业发展模式有着很高相似性,基本是“前店后厂”模式,且带有传统产业“散、乱、小”问题,大部分还停留在代加工阶段,产业链建设也不完善,品牌培育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

王海波是假睫毛行业的“厂二代”,对平度假睫毛产业的发展变化有着切身体会。王海波介绍,平度假睫毛作为人工密集型产业,行业壁垒不高,目前当地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OEM”代工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升级困难,缺乏自主品牌。尤其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比如欧莱雅、MAC等大型国际美妆企业的假睫毛产品,多来自印尼爪哇省,给英国皇室提供假睫毛的公司,同样在印尼。而平度假睫毛,虽然名气很大,但难觅耳熟能详的品牌。

电商给整个行业带来剧烈震动,其犹如一把双刃剑,给从业者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内卷,是不少从业者共同的感慨。

对于“90后”乃至“00后”创业者来说,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的涌现,让他们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两年前才开始创立假睫毛品牌的徐宏康,就是电商平台受益者。借助电商平台东风,短短两年多时间,徐宏康的工厂已发展到500多人规模,年销售额达千万元。

然而,更多的年长从业者则难以掌握新玩法的奥妙,在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前乱了方寸。

年近50岁的董晓芳,已在假睫毛行业干了20多年,电商的冲击让她猝不及防。“年纪大了,实在弄不懂这些新鲜玩法,这方面明显拼不过年轻人。”董晓芳介绍,为了迎合市场,主动求变,厂子里除了40多位工人,还专门安排了几名“95后”做电商运营,“硬着头皮也得上,就怕被时代淘汰了,焦虑得很”。

以往,董晓芳靠批发、外贸就可以“活”得挺舒服,但电商平台的价格厮杀,经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前几年,一盒假睫毛利润能有4元左右,如今,线上零售价都跌到了10元左右,一盒假睫毛利润不足一元。”董晓芳说。

在传统舒适区中待了太久,越来越多从业者担心成了“温水中的青蛙”,努力要跳出来,重新在这个赛道上奔跑。而当下的平度“假睫毛”也步入产业转型期,积极打响“突围战”。

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聚拢发展资源,平度依托“两园两基地”,通过加快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加工制造和下游电商销售等环节的互联互动,推动产业回流和集群发展,助力产业品牌化发展,让平度成为全球客商采购定制睫毛产品的第一站、最终站。

在上游,聚焦原材料生产环节,平度投资5亿元建设了青岛美妆配套产业园,并与专业技术、运营团队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化纤拉丝等原材料的生产、销售。

在中游,平度聚焦半成品生产环节,持续加快智能装备研发。目前,睫毛后端生产的“上卡”机已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平度正与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密切合作,建设自动化生产研发和数字化车间,通过“机器换人”,减轻人口红利下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下游,聚焦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平度创新采用“国资平台+专业园区运营商+高职院校+孵化平台”模式,由专业园区运营商进行园区整体招商打造,高职院校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孵化中心对园区企业进行专业的孵化培育及电商销售培训,打造集研发设计、人才培养、展示交流、品牌孵化、营销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园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