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6号线通车!“8线交织”的青岛“畅达幸福”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城市更新建设持续推进,“轨道上的青岛”再添新线,线网向着胶州湾西岸延伸——
4月26日上午10:16,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这条线路成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与既有1号线王家港、西海岸快线辛屯共2座车站换乘。至此,青岛地铁运营线路增至8条,运营里程增加至348公里,换乘站增至16座,运营车站增至169座。
图片
市民乘坐6号线。梁超摄
地铁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强大引擎。3月19日召开的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2024年度动员大会提出,聚焦“强支撑”,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水利等市政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保障能力。
8线交织,串联七区一市,高效衔接胶州湾东岸、西岸和北岸。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将为便民出行、交通疏堵、流量导入持续赋能,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01



一条“聪明”的绿色智慧线
6号线一期位于西海岸新区,全长约30.8公里,共设地下车站21座,起点为灵山湾站,终点为横云山路站。
作为全国第一个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工程,与其他线路不同,6号线一期集青岛地铁十年建设发展经验于一体,在列车自主运行系统、装配式车站、主动支护、减振道床、双相不锈钢产品研发、绿色智慧建造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推动国内轨交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图片
地铁6号线列车。
置身数字化浪潮,地铁正朝着智慧、灵活和节能方向发展,全智慧运维、灵活编组、系统性节能控制和设备云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6号线一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智慧化。
列车控制系统是控制列车安全、准时运行的指挥部。传统系统的主要设备安装在轨旁,列车全程听地面指挥。而TACS系统将轨旁主要设备的功能分散到列车上,通过列车与列车之间“通话”——后方列车直接拿到前方列车的状态信息进行自己判断,就像列车有了自己的“大脑”和“千里眼”,能够自主“奔跑”。简单地说,这项技术让列车“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自己判断运行,提升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对运营而言,TACS系统具备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易实现互联互通和旧线改造等诸多优势。以效率为例:运用TACS技术后,6号线折返效率提升17%。运营高峰期时,每小时可以多上线6列车、多运送约8000名乘客,乘客高峰期坐不上车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同时,装配式车站、清水混凝土等一系列技术,让6号线一期向着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地铁不断迈进。

02



地铁“成网效应”加速释放
2015年,青岛地铁首条线路开通。近10年来,青岛成为国内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2022年以来,青岛纵深推进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攻坚行动,在建线路“进度条”不断刷新,当年12月,市区首条东西向“大动脉”——4号线开通。2023年,青岛地铁聚焦既有线路“微更新”,西海岸快线全线贯通,2号线海信桥站、1号线西镇站等运营线路未开通车站相继投用,3公里运营里程、5座车站、11个出入口投用,地铁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线网更加通达。
安全准点、平安舒适的地铁日益成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中的骨干运输方式,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价值正在持续释放。《2023年度青岛地铁运营服务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青岛地铁线网平均运距14.93公里,拉近胶州湾东岸、北岸、西岸“七区一市”的时空距离,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出行成为常态。2023年,地铁全年客运量4.70亿人次,日均客流129万人次;线网单日客运量先后12次创历史新高,为全国之最,单日最高客运量达224万人次。地铁公共交通日均分担率达42.73%,较2022年增长约10个百分点。
只有织更密的网,才能运更多的人。按照国内轨道交通专家沈景炎的观点,一座城市的第一条地铁建成后,大约能分担整个城市5%左右的运力;形成线网规模后,分担运力将达到50%左右,极大降低城市交通压力。
图片
市民乘坐6号线。梁超摄
6号线一期开通,将让青岛地铁的“线网效应”加速释放。
从西海岸线网看,1号线、西海岸快线在新区大体呈东西走向。作为新区第三条地铁线路,6号线一期将加快补齐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支撑。这条线路串联了西海岸人口集中、产业聚集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等功能区,将大大加强这些区域之间的联系。
放眼整个线网,6号线一期通过与贯通五区的1号线换乘,推动人流、物流等发展要素在西海岸新区、胶州湾东岸、北岸城区间快速流动,为大青岛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03



在建线路:“9线齐发”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放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首要位置。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系统建设。
快速干线交通系统主要由快速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是支撑城市高效运行的骨干系统。人口较多、交通压力较大的大中城市,应聚焦促进城市及周边高快速路一体化、提升城市通勤走廊出行效率、完善城市货运物流通道网络、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及提升客流效益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有序开展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系统建设。
青岛地铁线网远景年规划19条线、872公里。目前,国家共批复青岛三期地铁建设规划,合计13条线、506公里,获批里程位列全国第九。
随着6号线一期开通,青岛地铁在建9条线路、158公里。其中,2号线西延段将于年底建成通车,推动青岛地铁线网主骨架形成。
2号线是贯穿岛城东西向的一条骨干地铁线路。目前,2号线一期工程(李村公园站—泰山路站)已开通运营,2号线西延段为2号线一期工程的调整延伸项目,全长约3.84公里,起于市南区轮渡站折返线,终止于市北区泰山路站,新建四川路(轮渡)站、小港站和国际邮轮港站,共包含三站四区间。2号线西延段连接着国际邮轮港区、金茂湾商业区等重要片区,建成后将助推国际邮轮港区、小港、轮渡等区域突破胶济铁路及新冠高架路阻隔的交通瓶颈,为西部老城区接入快速公共交通走廊提供重要支撑,有效解决西部老城区沿线交通需求,助力国际邮轮港区开发建设。
图片
建设中的地铁8号线支线。
目前,青岛地铁三期线路(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已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阶段,进场率达98%,90多座车站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轨道上的青岛”活力十足。
地铁向下“扎根”,城市向上“生长”。一条条地铁在城市中穿梭,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地下通衢”,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一座座地铁车站遍布街巷,成为城市的“流量入口”,释放出澎湃的发展活力,让这座千万人口之城“畅达幸福”。

作者 |周建亮          编辑 | 周游
图片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
如果您有意见建议,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