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0日讯 日前,市行政审批局制定了《2024年智慧审批平台重点数字化场景建设任务清单》,明确2024年将新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许可、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许可等12个数字化场景,覆盖水务、城市管理、工程建设、人力资源、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资质资格8个领域,进一步深化智慧审批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新场景建成后,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数字化审批场景数量将拓展至56个,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本次确定新建的12个数字化场景,都是选取当前办件量大、企业群众需求迫切的审批业务领域。数字化场景系统功能开发遵循便捷易用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群体多样化办理需求,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同标准办理。”市行政审批局数字平台建设处负责同志表示,以今年新建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许可”场景为例,以前需要分别办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许可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两个业务,经过改革,将实现两个业务联合办理,达到“一次办理,双证齐发”的效果。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聚力企业群众办事,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降低办事成本,最大限度利企便民。通过在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上线数字化场景,实现了审批流程“一套标准、一张清单、一个场景”,同时实现了政府审批从“全程网办”到“智审慧办”的迭代升级,企业群众办事方式更加多元、办事流程更加优化、办事材料更加精简。今年一季度,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累计办理业务16.79万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相关阅读
青岛:做优审批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办成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0日讯 “2小时拿到6张营业执照,办事太快了。”得到办事人崔女士点赞的,是青岛审批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近日,崔女士来到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青岛福智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旗下5家分公司的名称变更业务。面对复杂繁琐的材料和流程,崔女士一度感到无从下手。窗口工作人员刘倩得知情况后主动靠前指导,提供全程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崔女士梳理准备材料40余份,不到2小时的时间里,办理完成了所有业务。
帮助企业更好“办成事”是行政审批服务的纯正“底色”,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今年以来,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青岛市行政审批系统强化改革创新、加强服务保障,推出了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等一批务实管用的做法,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能利用午休时间不厌其烦帮我给外地打电话,了解情况,准备材料,真的很感动。”这是来自山西的董元泉先生寄给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表扬信。信中回忆,当时董先生来到崂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异地通办”专窗办理跨省注销个人独资企业业务,工作人员江靓接待了他。江靓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山西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审批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到办理注销个人独资企业所需全部材料,利用午休时间登录山西政务网为董先生成功办结业务。
从“千里奔波”到“一键办理”,从“当面沟通”到“云端服务”,“跨省通办”让异地办理业务不再遥远,让企业轻松高效“办成一件事”。据了解,崂山区先后与230余个地区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异地通办”服务专窗,通过 “异地收件、远程办理、协同联动、邮寄送达”、 融合“线上线下、帮办代办”等服务形式,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让外地群众办事实现“就近办、一链办”。
“昨天我们和李沧区‘金牌团队’联系,今天就拿到了青岛市审批局发放的土石方整理工程施工许可证,为我们项目节省了不少开工时间。”4月19日,青岛绿帆零碳产业园项目工作人员孟磊拿到分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感慨道。据了解,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金牌团队”服务专员了解到项目急于开工后,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并帮助准备所需材料,在企业提交申请当天就完成了土石方整理施工许可证办理。企业取得相关手续后,即可开始土方整理、渣土外运等施工环节,为项目建设赢得了主动和先机。
快速拿证的背后,是“金牌团队”提前介入靠前服务项目的结果。今年以来,市、区两级“金牌团队”协同联动,对李沧区24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全覆盖式走访,始终保持与重点项目的密切联系。区“金牌团队”将重点项目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市“金牌团队”,共同发力为重点项目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解决13个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
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理”“一窗办理”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集成办”“跨域办”“掌上办”“智能办”等业务办理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推出免费双向快递和延时服务等贴心措施,组建帮办代办、首席服务团队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下、线上业务指导,获得了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