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强,则青岛强。十区市是青岛发展承托之地,其起步姿态,关乎城市开局。
4月30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公布了各区市一季度经济数据——10个区市中,GDP最亮眼的仍是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以1196.47 亿元的总量蝉联第一;李沧以6.6%的增速位列增速榜首位,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各区市争先进位之姿从数据上显示无遗。从增速看,最大的黑马当属李沧区,增速达6.6%。此外,城阳工业跑出了10%的增速,市北、崂山、李沧、莱西固投累计增长均超过10%……从这份“成绩单”中,我们看到了十区市的努力。当前,青岛正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十区市是主力军。只有十区市握指成拳、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通过一轮又一轮争先进位,为青岛标注发展新高度。
GDP:1196.47亿元 增速:6.0%
继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0亿元后,今年一季度,西海岸新区依旧保持了“大块头”的含金量,总量达1196.47亿元,占青岛经济总量的32%,增速达6.0%。发展势头一如既往,这与其将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密不可分。从产业门类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产业,产值大、规模大,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等是其发展“重器”,芯屏产业则是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承载。比如,新型显示产业园已相继落地京东方、万达光电、开投芯屏产业园、融安光电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其中,京东方青岛基地达产后年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2.3亿片,产值超百亿元。今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建设10周年,作为国家级新区,要扛起更大责任。4月29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上为西海岸新区十年再出发“划重点”: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国家、省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主题,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高水平谋划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优化各类要素保障,健全上下联动、协作配合工作体系,凝聚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GDP:398.22亿元 增速:5.2%
作为最能展现青岛都市魅力的城区,过去一年里,市南区的变化有目共睹。一季度,市南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22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64亿元,占区域经济比重超90%,持续领跑全市,呈现出较强增长潜力。一季度,已有世界500强中国中化旗下全资基金管理人主体中化绿色基金、全国集装箱货运龙头上海鸭嘴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华北区总部等一批优质服务业项目,先后“落子”市南。近日,市南区接续发布“上街里·逛春天”青春艺术季“活动指南”,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进阶。显然,带动全市乃至全省服务业快速奔跑,市南已做好准备。
GDP:378.02亿元 增速:5.3%
胶州市一季度生产总值为378.02亿元,增速5.3%。作为青岛传统工业强市,胶州在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优化结构等方面加力,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其中,规上工业增速亮眼,达到13.3%,高于青岛市增速3.3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个板块,产值分别增长28.9%、26.4%,成为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增长,与青岛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最大的农业生产制造项目——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一期去年4月在胶州开园密不可分。打好上合牌、临空牌,胶州正不断聚集起一批发展新引擎。
GDP:369.59亿元 增速:5.0%
即墨区一季度生产总值369.59亿元,同比增长5.0%。被誉为江北产业重镇的即墨,主导产业清晰是其主要特色。一季度,区域内一汽智能锻造及精密制造项目一期封顶、青岛云路万吨级带材生产项目开建……这些大项目凸显了即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以及可以预见的区域能级提升。接下来区域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向创新要效益,通过产业转型,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季度,城阳的工业成绩让大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城阳是青岛的工业强区,工业是其传统优势。但去年一季度,受轨道交通产业周期低谷影响,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6%,极大影响其经济总量和增速。可喜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得以转变。今年一季度,城阳工业恢复性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7成、达72.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列全市第3位,上拉GDP增速3.2个百分点。32个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加值总量前10位的行业“7升3降”,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4.1%,上拉全区增加值增速7.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工业承压期间,面对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困境,城阳及时转变思路,提出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储能两大“核心产业”,成功引进培育鹏辉、物元等新质生产力项目,产业结构由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向“三足鼎立”迈进,正在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北区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293.52亿元,跑出了6.3%的增速,位列全市第2。这对于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式均已相对成熟的主城区来说,实属不易。从数据来看,一季度市北多项指标均有提升,实现了总体指标的突破。比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回升13.2和14.3个百分点。其中,新产业发展加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94.1%、82.5%、48.1%。固投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长13.4%,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0.5%,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也有亮点,新能源汽车增长139.9%、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19.2%,可以看出市北这个人口密集区的地区活力。崂山区一季度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0%、全市第3。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崂山区坚持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支撑,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7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和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崂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全市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全市第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37.1%,印证了崂山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实力。一季度,平度市实现了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分析来看,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机械配件四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2 %。四区八园完成产值同比增长4.2%,与全市增速持平,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7 %。去年,平度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跨上了千亿元台阶,从数据可以看出,其大跨越后的持续加力,以及当地以“四区八园”为载体、以海尔、新河化工等大企业在平度深耕为抓手,专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长期主义精神。一季度,李沧区显示出了其“不放弃”的精神,成为最大的黑马,增速达6.6%、位列全市第一。这个成绩,对于一直以来承压的李沧区来说实属不易,是对区域发展信心的极大提振。对于李沧来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导入产业,是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答题”。在这方面,李沧显示出了其克服重重困难的行动力。去年,李沧区全区新纳入规上企业322家,今年一季度51家企业实现升规纳统,创历年最高水平。可以看到,李沧固投增速同样亮眼,跑出了12.8%的成绩,位列全市第3。当前,李沧区24个重点项目已有21个开工在建,开工率87.5%,实现投资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一半。此外,一季度,李沧区盈利性服务业增速22.3%,限上住宿业增速35.5%、限上餐饮业增速40.8%,区域活力彰显出发展潜力。莱西市依然保持了其经济活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莱西和平度一同肩负着青岛北部崛起的重任,要依托广阔腹地加快引进好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一季度,莱西市民间投资项目持续发力,芯源锂电池、文锦智能装备、洛唯负极材料等5亿元以上大项目抢抓工期,促进了更多有效投资生成。与此同时,莱西的招商引资工作可圈可点,提出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重点区域,全员出击找项目、挖投资。莱西市主要领导日前赴成都、绵阳、西安等地招商,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期待十区市不断加压奋进、比学赶超,以你追我赶之姿,为青岛高质量发展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