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湾栈桥码头今天启用!历时81天高质量建成,建设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日讯 “五一”假期来临之际,青岛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重点任务之一的青岛湾栈桥码头建设项目建成启用。今天起,这座“精而美”的新码头以全新面貌亮相前海一线,为青岛“海上游”再增一张靓丽名片,为游客提供更舒适、更优质的游览环境。

青岛湾栈桥码头工程总体分为两部分,包括北侧游艇码头区和南侧旅游客船区,通过外侧浮式防波堤与小青岛的主防波堤形成掩护较好的环抱港池。此次完成施工建设任务的是客船泊位及后方陆域整治工程。其中,客船泊位港池疏浚面积3万平方米,疏浚方量约5万方,泊位处设置钢质趸船2座,形成旅游客船泊位6个。同时,对原码头进行整治改造,建设透水式桩基平台1400平方米作为候船平台(灌注桩桩基49根,混凝土板1400立方米),在美化规整海岸线的同时也能满足近千名游客上下船的集散、候船需求,趸船通过钢引桥与候船平台相接。陆域移栽绿化乔木约1500平方米,人行道及广场铺装升级,规划设计供电照明、给排水及消防、通信、景观工程等相应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码头周边游览环境,进一步优化青岛游艇码头布局。

这个项目因地处繁华的旅游景区,施工环境极其复杂,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关注。从2月9日进场施工到4月30日建成交付,历时81天,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向岛城人民交付了一座高品质的优质工程,为推动青岛海上旅游做出了央企贡献,也赢得了项目业主的高度赞誉。

接棒上合项目,建设团队又一力作

青岛湾栈桥码头建设项目位于青岛市区西南端,湾内有青岛城市标志物——栈桥和小青岛,是青岛海滨风景线上最重要的一处风景游览区,年接待市民游客数千万人次,高峰时日接待量达数十万人次。之前,青岛湾内由于缺少游船泊位,大量游船杂乱无序地停泊在栈桥与小青岛之间,而且所占海域面积较大,与青岛湾景区很不协调,影响了青岛海洋旅游品牌形象。青岛湾栈桥码头项目应运而生,并列入青岛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顺利中标,并于2月9日组织进场施工。

这个项目背后,还有一段缘起于5年前的“上合”渊源。

早在2018年,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曾承担过上合青岛峰会海上演艺平台的施工任务,建设团队克服工期短、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等困难,历时101天,提前完成海上演艺平台的建造,为上合青岛峰会顺利举行提供了保障。基于对企业实力和品牌形象的认可,在这个项目启动之初,建设单位建议由曾经参与上合峰会演艺平台项目的团队组织施工。公司层面大力支持项目建设, 并定下“高质量建设好政治项目”的主基调。在上合峰会演艺平台项目部老班底的基础上,从各项目抽调精干力量,迅速组建了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展开施工组织和项目推进。

攻坚克难,“在青岛的‘眼珠’上施工”

面对着与上合青岛峰会海上演艺平台一样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建设者们充分继承并发扬了在上合峰会演艺平台项目中涌现的“立说立行、决战决胜”的上合精神,打响了项目建设的攻坚战。

进场当天,恰逢2024年除夕。此时,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但项目部14名管理人员却都放弃了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整个假期里,项目部全员在岗,坚守在工地。与海边不时吹来的阵阵海风为伴,他们迅速决策,精心布局,一天完成1500㎡临建布设,通网、通电,设置围挡,具备办公条件;同时,迅速组织班组进场,当天组织灌注桩平台施工材料和设备,展开了现场施工。同时多方寻求资源,从河南、江苏等地调集设备、材料和人员,确保春节不停工,为项目快速启动奠定了基础。

2024年的春天,青岛遭遇了50年一遇的最强降雪,经常连续几天出现大雪甚至暴雪天气,这给正处于启动阶段、大量材料设备需进场的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项目部通过预存部分材料、多方寻找资源等方式,克服重重困难,将天气影响降到了最低。

为推动项目合法依规展开施工,项目部积极配合各部门完善相关资料,陪同相关部门,两次奔赴天津,并在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最短时间完成了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废弃物倾倒证等施工证件办理,推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项目位于青岛市核心景区,施工场地极为狭窄,无材料、设备存放场地,不具备流水作业条件,必须每道工序接次施工,对进出通道要求极高。但实际情况是,进出场道路只有一条,最窄处仅3.78m,且白天限行,无法进出,面临巨大的运输压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领导来项目调研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在青岛的‘眼珠’上施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对施工挑战,项目部积极想办法,充分利用驻青央企优势,在项目外部找寻场地建立预制场、钢筋加工厂,设立专职夜班调度,解决道路运输过程中的“痛点”。3天时间进场1500吨钢材制作灌注桩平台,施工结束后2天运出,紧接着3天进场2000吨材料用于上部结构施工,施工结束后3天退场……通过严格执行倒排工期计划,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先决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专职夜班调度就是孙文考,因为一到项目就被安排了夜班调度,协调夜间施工的重担,很多参建单位的人都没有见过他,所以他被大家称为“影子人”。项目工期紧张,白天道路限行,导致夜间施工和运输任务非常重,他的工作任务也异常繁重。他还兼职测量,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曾经跳入齐腰的冰冷海水采集数据,上岸的时候,腿脚都已经冻麻了。鲜为人知的是,施工期间,他还曾经劝返过一个试图跳海的中年妇女,把一个跳海的20岁姑娘救上了岸,用爱心和温暖守护着生命。

完美履约,与计划工期“一天不差”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锚定工期和节点目标,项目部倒排工期,开展24小时施工作业,水陆并举多点开花,最终在短短81天先后实现了“3.30”灌注桩打设完成、“4.15”候船平台浇筑完成及客船泊位港池疏浚完成、“4.30”陆域整治完成顺利通航等关键节点,做到了与计划节点一天不差!

整个施工期,公司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多次到现场指导,各部门高度协同,将一切到项目落实到具体工作,切实解决现场难题。工管中心副经理袁淑文更是兼任项目技术负责人,调度协调各方资源,为项目顺利推进注入强心剂。项目部无一人休假,全部坚守岗位,为全力抢抓工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担当和奉献的真谛。

作为项目负责人,今年36岁的谭伟军有着多年水工施工经验,参与过青岛海洋科考基地、东营广利港、广东茂名港等重大水工项目建设。面对此次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严峻节点要求,他身体力行,冲锋在前,每天工作时间平均14小时以上。在项目遇到凿岩难题时,甚至连续三天坚守岗位。因工作压力大,有一天晚上突发肾结石,疼得在床上打滚,但放心不下施工现场,治疗一天,不顾项目部领导和同事阻拦,第二天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专职电工贾亮是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老同志。项目建设过程中,他时刻保持军人本色和优良作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最快速度确保临建供电正常,忙到忘记吃午饭;现场供电出现问题及时排查,找不到问题甚至急出一嘴泡;兢兢业业,每天巡视现场临时用电,确保项目安全用电。有一天头晕眼花,他上午去医院检查,下午就马不停蹄地返回工地,敬业精神让大家肃然起敬。

“政治意义大、工期紧、任务重,环境异常复杂,每天都面临各种情况,每天都是新的关卡。”在青岛湾栈桥码头启用暨海上巴士全城通启动仪式上,回望刚刚过去的81天,谭伟军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81天,就像西游记里的81关,每天都有新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立说立行、决战决胜”的决心和作风,在央企担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召下,一定能够做到“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为营步步赢”,实现九九归一,交出项目建设的一张张精彩“答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臧琦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