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过:“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在当下的旅行中,人们愈发重视文化含量和深度体验。以前是“了解一座城市,从当地博物馆开始”。而现在则是“为了一座博物馆,而爱上一座城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可谓“火力”全开,客流量不断挑战可参观人数上限。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青岛市备案注册博物馆总数达143家,其中免费开放121家,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性博物馆热度的助推下,青岛本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城阳区博物馆等也人气爆棚。在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高、层次更多元的现状下,这143家博物馆更应抓住时代机遇,与市民及游客实现“双向奔赴”?
人们为何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文游市场的活力迸发,关键在于优质旅游产品的丰富供给与服务项目的持续优化。纵观全国,无论是充满趣味的文创产品,还是更加通俗的讲解方式,亦或文物与数字科技的嫁接,这些手段都致力于将沉睡的文物唤醒,与人们的现代生活发生更多连接。
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青岛地区的各个博物馆,也在努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位于崂山区的个杯堂杯子博物馆文创区内,各式杯盏五光十色,茶壶酒器不一而足。其以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为灵感设计出的千里江山系列玻璃杯,可称为国潮文创设计的典范。2023年,该博物馆线下销售额达236万元,个杯堂全年整体文创产品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大关。随着“Z世代”消费者涌入文旅消费市场,新的消费审美观也随之出现。顺应时代变化的沉浸式演出、可交互装置、国风剧本游戏等,都是吸引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绝佳切入点。5月4日,国内首部博物馆音乐剧《时光里的我们》在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再度上演,上座率达90%。该剧以一对年轻人的情感为线,通过沉浸式演出形式,展示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生活的变迁。演出中,观众和演员会一同从当前的展厅移动到下一个展厅,通过空间转换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被视为全国工业旅游领域典范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内,科技手段与文物展陈巧妙融合,无论是在酿造工厂内忙碌的全息奥古特先生,还是相邀游客举杯共饮的旗袍美女,都为观赏线路平添几分韵味。是什么在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答案并不只有一个。正所谓“各花入各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博物馆来说亦是如此,有的游客在吉光片羽间收获感动,有的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放松身心,有的游客在研学旅游中收获知识,纷繁复杂的动机与归宿,正是“以文化人”的魅力所在。故宫博物院的四时之景不同,每逢云销雨霁、雪落茫茫之时,都能吸引大批游客“乘兴而行”。由此看来,对于一家博物馆来说,最高的评价不是“大受震撼”,而是“常来常新”。纵观国内各层级博物馆,除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各地“顶流”博物馆,还有许多小众化、专业化博物馆“吃不饱”,参观人数相对“冷清”。一方面,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有待像开发网红打卡地那样,进行有重点地推送,以吸引细分客群。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加快完善博物馆“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展品数目不足、质量低下以及没有正常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应当及时进行资格审核,敦促其退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曾表示,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保护、展示文物的场馆,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生活、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展品始终是博物馆的根基所在,充分利用好优质文物、讲好文博故事是博物馆运营的底气与核心所在。在这方面,面积并不算大的城阳区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值得借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瑰宝展”开幕式在城阳区博物馆成功举办。据了解,该展览是永乐宫艺术瑰宝首次走进山东进行展示,分为“瑞应永乐”“天宫巍峨”“素壁华彩”“遗珍重光”四个部分,围绕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元代宫观建筑群——永乐宫,依托132组230件(套)展品,彰显永乐宫高超的建筑、壁画、雕塑艺术。近年来,城阳区博物馆先后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敦煌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楚文化特展、敦煌石窟艺术特展等多场高质量陈列展览,每次展览都成为全市的观展热点,惠及群众30余万。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高质量的陈列展览,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场场文化盛宴,在综合性文化教育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博物馆研学有着广泛空间,哪怕是中小型博物馆,也可以从精彩的聚焦点入手,将一段历史、一个行业、一个特定领域的故事讲好,从而在教育领域突围。”青岛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志愿导师马桂山如此表示。与此同时,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也在世界博物馆日特别提出,当前部分民营博物馆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在推动民办博物馆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明确对博物馆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分类管理的重要性,不应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博物馆都进行产业化,而应允许博物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灵活发展。 此外,对于注重展示教育功能的博物馆,虽可适当发展旅游业,但需确保展示内容的真实性和教育价值,防止过度娱乐化。确保博物馆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中既能发挥独特价值,又能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对于青岛来说,目前非国有博物馆占比六成以上,具有一定的数量优势。这类中小型博物馆,需要在展品的特色和专业度上进行深度挖掘,并拓展教育维度,以搭建与公众更紧密的沟通桥梁。同时在市域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也可加强联动,共同构建更为全面、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创盈利方面,同样可以做好重要展品的文章。一览国外知名博物馆,虽然其文创产品也是以马克杯、钥匙扣、文化衫等常见品类为主,但依靠其重要藏品加持,依然能让游客为之买单。如卢浮宫内的《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与胜利女神,大英博物馆内的罗塞塔石碑、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和《女史箴图》,这些世界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都是围绕着“镇馆之宝”进行。博物馆在满足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2024年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及典型地市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博物馆要与各个行业及领域深度融合,才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文化体验。这意味着,想要留住博物馆的热度,仍需以多元、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的方式。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