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1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普基地先后走进崂山区沙子口社区、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宁德路小学等场所,累计开展了10场“材思料想 筑梦未来”科普公益服务活动,服务时长60余小时,服务受众5万余人次。
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宁德路小学的孩子们走进青岛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现场观看、体验包括人体姿态智能感知、可穿戴设备、喷墨印染工艺品、海藻医用制品、海洋探测等在内的航天航空、新能源材料;在国际会展中心,工作人员结合智能新家居的展览,为社会大众现场展示了多项科学小实验,揭示了非牛顿流体、马氏体相变、密度、酸碱中和、表面张力、离子交换等科学小知识;在铜川路小学,他们带领同学们开展趣味实验,带让大家在体验活动中学会表面张力、酸碱中和等科学原理……
丰富的科普活动来自过硬的科创平台。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普基地包括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两大场地,组建了Dr.M科普驿站志愿服务协会团队,拥有全、兼职教师45人,博士率100%,省级以上人才5人,学生志愿者80人,具备持续开发和和传承创新能力。基于青岛大学海洋纤维研发成果,基地开发了海洋生物质纤维湿法纺丝成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获评“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
具体来看,该基地立足于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不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工作。基地拥有纤维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穿戴材料、3D打印等200件展品,定期邀请知名院士、教授进行学术报告,开发原创科普实验30余项,并针对化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精准科普课堂。在线上,基地立足学院网站“科学研究”模块,打造了实验中心“科普服务”栏目,公众号“科普园地”专栏,同时结合海报、视频号等途径进行科普宣传。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则是传播真理的重要基石。据统计,基地近三年,基地共培训志愿者1000余人次,与青岛市麦岛社区、曲阜市南池社区以及青岛市大中小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线上线下科学普及、夏令营、科技研学营等80余次实地科普活动,服务受众23万余人次,服务时长4000余小时,以文章、视频等线上科普方式宣传近100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目前,该基地已获批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同行九三行材料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蒲公英”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青岛市科普专家库专家团队,并多次获得青岛大学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文/图)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