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0日讯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20日上午,崂山区举行“青雁归巢·乐翱崂”品牌发布暨青年人才需求征集新闻发布会,通过打造“青雁归巢·乐翱崂”青年人才工作品牌,积极构建青年发展综合支持体系,促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到崂山区干事创业。
据悉,“青雁归巢·乐翱崂”青年人才工作品牌共包含“四个模式”、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在于形,品牌以金凤为形,寓意崂山筑巢引凤,通过完善各类服务,全力吸引青年人才来青、来崂创新创业;第二层含义在于音,“乐翱”正是崂山“崂”字的拼音,希望青年人才不仅在崂山能够成家立业,更能够暖心幸福,在崂山这片沃土上快乐“翱翔”;第三层含义在于意,品牌着重展现崂山对于青年人才的诚意,以青年的思维换位思考,以青年的口吻真诚交流,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拥抱青年人才。
“政策”+“平台”招引模式,助力青年人才“安身”
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是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崂山区历来高度重视和珍爱青年人才,创新实施“汇智崂山”人才系列政策40条,拿出“真金白银”表达“求贤若渴”的强烈意愿。大力实施“汇智崂山”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对在崂山工作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在连续三年享受青岛市每月800元、1200元住房补贴的基础上,可每年再享受崂山区3000元、5000元的生活补贴。
人才活动平台是拓宽青年招引渠道的重要形式,崂山区积极构建以高校、人才市场、企业为载体的多维度人才引进平台,实施“城市+高校+市场+企业”多场景、多样化的引才活动,不断推进青年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提高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的整体成效。
“产才”+“校地”融合模式,助力青年人才“安业”
在产才融合方面,优质产业、新兴产业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支持作用巨大。近年来,崂山区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以战略定力做大做强4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和3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全力推进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4个“千亩”专业化园区建设,一座“以产聚才、以才兴城、以城促产”的“崂山新主城”,拔地而起。土地的盘活孕育着无限可能,空间的释放代表着巨大机遇,崂山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及专业园区人才需求,开展产业引才“大联合”,挖掘海量的就业岗位,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在校地融合方面,崂山区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3所、科研院所14家,每年应届毕业生超过3万人,科教资源汇聚。特别是今年5月,崂山区出台《关于“三同三创”促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高校青年人才资源优势,在产教科教深度融合上加大协同,实施更加积极的青年人才集聚措施。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激励政策和服务体系,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和实践基地;鼓励支持高校院所博士后流动站与区域博士后站点合作,培养引进青年后备力量。
“四位一体”怡居模式,助力青年人才“安居”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安居是青年人才生活的刚需。崂山区每年引进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过万人,人才住房需求较大。着眼于青年人才长期居住需求,崂山区创新实施以产权型、租赁型、配额制、定向招引四类人才住房分配形式为核心的“四位一体”人才住房分配机制。
特别是,针对崂山区重点行业企业或单位,按“配额”划定一定数量的房源,由企业统筹调度、合理分配,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眼于青年人才短期居住需求,崂山区打造了12处青年人才驿站和1处优徕青年社区,为赴崂就业青年人才提供价格优惠、配套完善、服务贴心的集中性青年人才住房租赁,房间内还配备青年人才入住大礼包。2023年,崂山区共完成2044套人才住房分配,其中租赁型1091套、产权型467套、“配额制”260套、定向招引类226套。
“服务”+“活动”协同模式,助力青年人才“安心”
青年人才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只有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热心的服务,才能让各类青年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崂山区自然禀赋优越,有风光无限的崂山风景区、颜值爆表的浮山森林公园、热闹非凡的石老人城市会客厅、海中独美的小麦岛公园,一个又一个“时尚新地标”“网红打卡地”火到出圈。崂山区更有着优渥的人才服务生态,出台《崂山区人才服务阵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专职队伍+专业中心+特色阵地”的“1320”人才服务阵地,年内将重点打造“正午青年”等10个人才家园。
面向青年人才教育医疗需求,崂山区17所新校园、80%名校资源覆盖率、341位教育精英,为青年人才的子女教育引航;三级综合医院领衔、543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为青年人才的家庭健康护航。为更好地满足青年人才学习知识技能、丰富业余生活,崂山区立足青年需求,整合驻区高校、社会组织、团属组织资源,开设青年夜校。今年上半年,青年夜校已开课16期,吸引400余名青年人才参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通讯员 赵子健 邢轶凡)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