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见”学段衔接这样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5日讯  25日,在市教育局高考志愿填报与暑期学段衔接“四进一见”公益活动(即“名师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事业单位,与高校面对面”,以下简称“四进一见”)发布会上,市教科院崔志钢介绍了“四进一见”学段衔接相关内容。今年“学段衔接公益活动”将围绕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期间的家庭教育转型、学习习惯养成、学法指导与心理调适等内容开展,活动举办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

幼小衔接以“儿童的习惯养成”为核心。一年级入学阶段是家长感到焦虑的集中阶段,分析原因,小学与幼儿园相比,对孩子提出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如书写、背诵、计算、总结的能力,增加了作业的要求。大班孩子家长担心孩子到时跟不上进度,出现提前学小学课本知识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市教育局建立市、区市、幼儿园(小学)三级联动的联合教研机制,每学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幼儿园将大班下学期设置为入学准备期,发布《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主题课程案例汇编》,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统一教学进度,全市开展“零起点”教学的自查和抽查,坚决纠正和处理教学“抢跑”现象。一年级入学第一个月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全面实施游戏化、情境化的“乐考”测试,培养孩子正确书写、阅读、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小初衔接以“让每个孩子都自信”为重点。小学段学习容量相对小,除了语数英学科,其他学科多是综 合学科,而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容量突然加大,学科科目增 多、作业量增加、学习时间加长,而且各学科之间要均衡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市教育局在全市建立小初贯通联合教研机制,围绕整本书阅读、核心概念等课题,小学与初中开展同课异构、衔接经验交流活动。在小学毕业年级教学和学业质量监测中,体现小初衔接特点,扩大学科阅读量,适当提高探究性、综合性训练和考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初中主动衔接小学,充分研究考虑初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初一各学科开设“开学第一课”,打造优质衔接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学科框架,做好三年学习规划。两个学段组织名师开设“名师空中课堂”和“名师导学+在线答疑”,对小初衔接学科重点内容进行指导。

初高衔接以“学科学法指导”为关键。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求显著增加,高中教学强化对学科本质的理解,重视概念的内在联系及其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针对高中学习的特点,市教育局组织初高中名师根据初高中课标和教材,共同研讨“衔接”的内容和方法,建设“引桥”课程。组织初中教师开展高考动态和高考试题学习研究,基于初中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培育方面与高中教学同向衔接;组织初高中骨干教师,利用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推出“初高中学科衔接系列微课“和“高中学法指导”等课程,形成初高中衔接典型课例和经验;在各学科微信公众号推送高中学习策略和重点内容,例如推出“跟着名师学化学”、物理“微说课”等板块,指导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培养独立思考、概括归纳和逻辑分析的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或新知识在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法锦囊,指导家长掌握运用好与初高中过渡期孩子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自强、坚韧的品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