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重专业还是重学校?青岛教育名师“四进一见”上门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和学段衔接

为更好地服务全市广大学生和家长,市教育局在2024年继续开展高考志愿填报与暑期学段衔接“四进一见”公益活动,即“名师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事业单位,与高校面对面”,以下简称“四进一见”,积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科学、专业、免费的信息获取平台和公益指导服务。

咨询答疑实现多元个性化服务

“四进一见”活动是青岛市教育局从2023年暑期开始推进的一项教育公益服务创新活动,市招考院优选具有6年以上高考录取工作经历的业务骨干作为政策解读主力,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高考志愿填报公益活动”将围绕今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情况,就高考资料收集、招录政策研究、专业选择建议、志愿选择步骤及技巧等方面作全面讲解,举办时间为即日起至7月下旬;“学段衔接公益活动”将围绕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期间的家庭教育转型、学习习惯养成、学法指导与心理调适等内容开展,活动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主要分以下层次展开:

第一,进家庭,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指导咨询。坚持立足校园,市、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经培训的专业教师,通过家长会、报告会、小组答疑、咨询大集、指导团服务等多种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本校学生和家长分别提供集体志愿填报指导咨询、学段衔接指导服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上门服务。

第二,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事业单位,为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提供现场咨询。组织市教科院、市招考院相关领域专家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志愿者到企业、街道社区、医疗机构、部队等单位,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和学段衔接政策宣讲,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医护工作者、部队官兵家属等提供咨询答疑,努力推动实现多元个性化服务。

掌握科学方法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青岛市招考院高招处副处长隋世佳提醒,志愿填报前,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部、省教育厅官方网站等途径了解今年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文件,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再结合自己的选科、成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主要考虑四方面因素:

一是成绩,包括总分、位次、选科科目和单科成绩等。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层次和专业。二是专业及院校。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按以下三种思路考虑:

一种是重专业。如果考生有很强的专业偏好,就可以基于相同的专业类选择不同的学校,比如:考生喜欢计算机类专业,可以填报多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第二种是重学校。考生如果特别希望能到某几所学校上学,对专业要求不迫切,那就可以基于这几所学校选择尽可能多的专业,增加被这些学校录取的可能性。第三种是对学校和专业均无明显偏好。考生可通过心理、职业测评,进一步了解自己潜在特点,兼顾选择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志愿组合。

三是身体等条件。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等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规定;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和中外合作专业收费较高,选报其志愿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四是志愿的筛选及排序。选好专业及院校后,要根据本人意愿(如院校性质、地域、喜欢程度等)排序,正式确定志愿顺序。平行志愿的选报应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要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志愿作为保底,志愿的填报应适当拉开梯度。

最后特别提醒:一是,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开通“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设置专业介绍、志愿推荐、心理测评、就业去向等多种功能,为考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参考。该系统免费,考生和家长可以关注使用。此外,春季高考考生必须在本人选报的专业类别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专业及高校,尽可能报满可选择的所有招生专业。(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