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31日讯 7月31日下午,青岛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以青岛地铁集团班组建设发展为原型的话剧《地铁六号线》继今年4月份的试演之后,经过新一轮的精心打磨与修改,在青岛大剧院拉开大幕。话剧《地铁六号线》不仅是对青岛地铁发展历程的一次艺术再现,更是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的一曲颂歌。
在青岛市总工会指导下,青岛地铁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电建、青岛演艺集团倾力协作,青岛市工人文化宫、青岛市话剧院精心创排了班组建设主题话剧《地铁六号线》。在创作过程中,导演黄港、编剧廉海平领衔的主创团队十多次深入青岛地铁建设和运营一线调研采风,经过精心创作、排演,最终,成就了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聚焦班组建设创新实践
话剧《地铁六号线》深刻挖掘了青岛地铁在班组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也生动展现了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有益探索。该剧通过饱满的激情和生动的演绎,向大家全景式地展示着“地铁生活”——是运营者的故事,更是建设者的奋斗。舞台上的剧情沿着多条主线呈现:毕业之后就来到青岛地铁工作的值班站长刘娜带领班组成员拼搏奋斗,从大西北来到沿海城市打拼的工人崔铁生带着兄弟们一起完成地铁建设,还有地铁管理层的代表冯勇以及两进人员周莉、邵宏达……这些建设者在剧情中相互连接,血肉丰满。《地铁六号线》以青岛地铁集团创新实施的班组建设“二三四五”工作法为主题,以“小立法+二次分配”参与式民主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推广为主线,生动描绘了地铁职工在班组建设的实践中,内生动力得到激发,“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扬的情景。
如何为观众呈现鲜活的人物,《地铁六号线》做出了成功的示范。剧中核心人物冯勇的总结讲话深情而有力,他提到:“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是先锋、运营是保障。”通过冯勇的视角,观众看到了青岛地铁一线员工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与不懈追求。
“感同身受!”观众席上,中铁隧道局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06工区作业班组长李季一直沉浸在剧情里。“班组间的团结协作不仅仅是工作上的需要,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话剧里,当工程建设遇到困难和突发状况时,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才促成了6号线顺利通车。这些都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作为一名班组长,我从剧情里也受到了启发。”
舞台上再现建设者风采
作为一部行业剧,《地铁六号线》将舞美定位于“把真实的场景还原在舞台之上”,力图呈现一种科技感和现代感。舞台上,两层高低交错的铁架台阶构成了主体结构,办公室、工人宿舍、施工现场等场景逼真还原,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体验。地铁出站口的场景设计更是别具匠心,抓马山站、出入口指示牌、LED显示屏等细节一应俱全,科技感和工业风相得益彰。灯光设计上,光束灯与冷色调的运用构建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画面,而局部暖色调的运用则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感动。
为了将建设者的风采搬上舞台,艺术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心力。总导演黄港表示:“在青岛地铁采风和调研时,我们深刻感受到,青岛地铁有一种精神,青岛地铁人有一股劲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后是有许许多多产业工人的付出,这让我们感受很深。作为这部剧的总导演,做这部戏其实压力很大,在创作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地铁的站点比较分散,建设又是在地下,怎么能把青岛地铁员工的精神呈现出来,同时还需要有现代气息?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剧中的这些场景我们基本是按真实的情况来还原的。”
工业题材一直是现代戏剧的难点、热点,编剧廉海平坦言:“现在写工业题材的戏不多,写产业工人的更少。从去年5月开始策划,我们数十次到地铁的建设、运营去采风,下到45米深的隧道里,了解工人们的喜怒哀乐、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苦恼。在采风中,我感受到产业工人为我们城市建设出的贡献。作为编剧,这部戏我想讲的就通过具有先进技术的地铁6号线,来展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青岛地铁速度、青岛地铁人的风采,希望通过这部剧可以让更多人怀着敬畏之心来看待产业工人。”
真情实感最动人
《地铁六号线》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次深情致敬。该剧深入挖掘了青岛地铁在班组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与辉煌成就,展现了地铁建设者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的地下动脉。饰演农民工崔铁生的王晓滨表示,在诠释角色过程中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崔铁生这个角色来自西北,他的坚韧、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他共同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饰演工会主席邵宏达的演员张月玲表示,塑造角色时就要深入的了解角色原型,把角色带入到生活当中。“一个团结协作的班组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实现共同成长。剧中,邵宏达所在的班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为地铁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希望通过这部话剧,能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工人的精神风貌,以及班组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张月玲说。
通过演员们的鲜活塑造与情感演绎,观众深刻感受到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感受到地铁建设者们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对质量的坚守与追求。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达了对全体演职人员的感谢,他说:“《地铁六号线》生动展示了青岛地铁创新班组建设、一线工人迸发创造活力的改革实践,诠释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深刻内涵。”张君说,班组建设是青岛地铁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有益探索,这样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会更进一步凝聚起全体青铁人的精气神、在新征程上奋发有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文 王雷/图、视频)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