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了世界!“水花消失”,跳水姐妹稳摘金

陈芋汐/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项目上为中国队夺得第七金

“水花消失”,跳水姐妹稳摘金

准备、起跳、腾空、翻转、入水,“跳水姐妹”陈芋汐和全红婵几乎同步完成了最后一跳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比赛还没有结束,观众们已然明了:中国队已经将这枚金牌拿下。

7月31日,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全红婵以总分359.10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跳水在奥运历史上的第50枚金牌。朝鲜组合、英国组合分别以总分315.90、304.38获银牌和铜牌。 

7月31日,中国选手陈芋汐(后)/全红婵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这是一场稳稳的胜利。从她们登场开始,冠军不再有悬念,这场比赛对于她们来说,更多的是对自我的挑战。

她们还想跳得更好。尽管频现“水花消失术”,赛后,陈芋汐、全红婵都表示,还可以“跳得更好”。 

水花没有“惊动”泳池,却惊艳了世界。

出生于2005年的陈芋汐和出生于2007年的全红婵,是备受关注的“跳水姐妹”。这一次,她们肩负着为中国队实现奥运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七连冠的重任。

比赛中,陈芋汐/全红婵五跳均位列第一。第一跳两人选择了难度系数2.0的201B,拿下56.40分。第二跳完成301B,获得54.60分。第三跳时,难度系数升级到3.0,完成了107B,拿下80.10分。第四跳是本场比赛两人的最高分,选择的是难度系数3.2的407C,获得85.44分。最后一跳是同样难度系数为3.2的5253B,获得了82.56分,最终以总分359.10夺冠,领先第二名朝鲜组合超过40分。 

回顾比赛,全红婵表示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是非常满意,陈芋汐则提到自己的状态仍然有些紧。“今天其实从比赛前就感觉有一些紧张,会觉得有一些压力,没有完全把自己的情绪压下来,导致今天发挥确实不太稳定,包括动作细节各方面都没处理好,最后5253B确实出现一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可惜。”陈芋汐说。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全红婵察觉到陈芋汐情绪波动时,第一时间拍了拍队友的后背,携手奋战的她们之间,有太多“惺惺相惜”。

比赛结束后,陈芋汐在场边哭了,随后又开心地抱起了全红婵。当时的心情如何?“我们搭档三年以来确实经历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一起携手站上过很多次领奖台,但是奥运会的意义不一样。”陈芋汐说。 

第二次征战奥运,两人对奥运的理解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次奥运会的话,确实年龄比较小比较懵懂,并不太能完全理解奥运会的意义。这次的话在经历过一个新的周期,包括世界比赛的锻炼之后,会对奥运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陈芋汐说。

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但在巴黎奥运会周期,她的路走得却很难,尤其是面临身高增长和体重增加以及伤病,必须以更多的体能和力量训练来保持竞技水平,很多时候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体能训练场。如今在巴黎站上最高领奖台,她也给出了相似的答案:“参加这一届比赛更加理解了奥运会的重要意义,我会全力以赴跳动作。”

抛却奥运冠军的光环和年少成名的压力,她们身上处处流露着花季少女独有的活泼和可爱。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曾被记者问到一个问题:跳水和接受媒体采访,哪个更难?全红婵当时的回答是都难。现在,全红婵坦言,面对媒体采访已经没有那么紧张,更笑着和记者说:“我主要怕你们嫌我话少。”

属于“跳水姐妹”的路还有很长。“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管谁拿(金牌),只要是中国的就行,我们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对于接下来两人的同台角逐,全红婵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特派记者 马晓婷)

记者手记

心态,属于每个运动员的奥运命题

巴黎奥运会开幕后已经走过了5个比赛日,连日来,记者穿梭在各个奥运比赛场馆,在赛后的混采区和新闻发布会现场与中国运动员面对面,其中不乏游泳、乒乓球、跳水等热门项目的运动员。运动员们谈起最多的是心态,中国记者们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也是心态。

原来,不只是我们普通人在很多时候被心态困扰,即便优秀如站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们,心态依然是绕不开的命题。

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结束后,记者们在混采区等到了覃海洋。“是给自己太大压力了吗?”面对记者们的提问,他的回答很坦诚,“就是想得太多了,顾虑太多了,还是不够成熟,没有彻底做到专注比赛本身。”而在心理调节方面,覃海洋更是表示,虽然也和教练交流过,但比赛中其实只能靠自己,唯有经历过才能明白该怎么做,“我会和自己说放下,但站在比赛的角度、站在运动员的角度,要真正做到不容易。” 

遇到这个问题的不仅是覃海洋,即便与队友断层领先摘得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陈芋汐依然提到了赛前和比赛时的压力和紧张,“觉得自己没有完全把情绪压下来,导致今天发挥确实不太稳定,动作细节各方面都没有处理好。” 

奥运赛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临时启用副板的王楚钦在男单比赛中2:4不敌莫雷加德,无缘男单16强。谈及比赛表现,王楚钦表示球拍差距不会很大,还是没有发挥好。 

这三位运动员的奥运征程仍在继续,或许他们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是,他们已经迈出了战胜自己尤为关键的一步——拥有直面自己的勇气。我们也期待着在运动员和教练组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健儿们能够尽可能地放下包袱,拼出自我,少一些遗憾。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能更多地以“放下”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从而走向自己人生的旷野。(特派记者 马晓婷)

青岛日报2024年8月1日6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