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到达前几十秒发出预警,青岛首个国标I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获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0日讯 具备应急避难指挥中心、避难疏散区、供水、供电、消防等主要应急避难功能和配套设施,发生自然灾害时,可为2000余人提供紧急避难。20日,记者从崂山区应急管理局获悉,松岭路小学正式获批青岛首个国标I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该校安装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并入省地震台网,可在地震波到达前几十秒甚至更长时间发出预警信息。

学校设有应急指挥中心。记者 于滈 摄


隐蔽式的巨大存水罐,可定期循坏,保证存水安全。记者 于滈 摄

获批青岛首个III类地震应急避难所

20日上午,记者在松岭路小学实地探访。应急指挥、应急供水、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篷宿区……各种导向标志十分醒目,各区域分工明确、设施完备。在应急指挥室内,配套有监控、消防、通讯等各种设施。地下人防工程避难场所具备应急供水、应急避难、物资储备等功能,其隐蔽式的巨大存水罐,可定期循坏,保证存水安全。

松岭路小学执行校长林先锋向记者介绍应急避难设施分布情况。记者 于滈 摄

据松岭路小学执行校长林先锋介绍,松岭路小学占地13005平方米,建筑面积20529平方米,操场及空地面积5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人,疏散3000余人。学校设有应急指挥中心、医疗救护、应急避难、应急厕所、物资储备室和配套供水、供电、消防、广播等各种应急设施。如若发生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附近居民在政府组织下,可快速疏散到场所中,得到物资、医疗、供电等方面的基本救助。

各种导向标志十分醒目。记者 于滈 摄

日前,市应急局会同有关单位专家对崂山区松岭路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评定。认定崂山区松岭路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到了国标I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内)标准。并要求其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演练和宣传,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持续改进,更好地发挥应急避险的作用。

青岛首个校内地震预警系统并网运行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实时接收地震预警信息。记者 于滈 摄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紧急时避难,闲时利用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崂山区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宋修军告诉记者,松岭路小学将防灾减灾教育与常态化演练相结合。在日前组织的一场地震疏散演练中,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基本技能扎实。特别是学校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安装并网运行了地震预警系统,当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通过地震预警发出信号可为师生预留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的避险疏散时间。

崂山区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宋修军向记者介绍地震预警系统。记者 于滈 摄

“地震预警系统是在震中发生地震后,利用信息传递速度(光速)比地震波速快的优势,在地震波造成危害前,提前通知目标区域。”宋修军说,假设济南发生烈度9度的地震,预警系统会立即显示地震大约50秒到达潍坊烈度为6度,到青岛还有70秒,到青岛时烈度为4度,在地震波传到目标区域前10秒,预警终端能自动发出语音警报。通过系统预警,相关单位可提前避险。

宽敞的足球场可作为人员疏散场所。记者 于滈 摄

地下人防工程避难场所具备应急供水、应急避难、物资储备等功能。记者 于滈 摄

据悉,松岭路小学作为国标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单位,场内布局合理、抗震设防标准高、应急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齐全,应急组织领导架构健全、预案完备操作性强,对在全市范围内依托新建学校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和建设地震预警系统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滈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