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出炉,山东以237家上榜企业总量,成为“单项冠军”第一省。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前列的企业,代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最高发展水平、最强市场实力。
所以,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是一个坐标,反映一个区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图源|青岛广电
在之前的认知中,山东是传统的工业省份,“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的70%”,这两个“70%”广为流传。
单项冠军这一指标说明,山东的工业结构已经明显升级。
这一点,从山东GDP数据上也能得到验证。这两年,山东GDP增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山东经济总量达到46676.66亿元,增量为2551.66亿元,高居全国第二。
如果没有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是很难做到的。
01
作为“大象经济”的山东,是如何做到华丽转身的?
首先是传统企业的厚积薄发。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高质量发展不是将传统产业统统淘汰,而是该出清的坚决出清,该升级的坚定升级。
重化产业是山东典型的传统产业,但恰恰是这个产业,涌现出来一大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就有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飞扬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斯递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围。
以齐翔腾达为例,其丁酮装置设计总产能26万吨,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企业能耗物耗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纯度、水值等关键指标国际领先。
这家企业也是山东化工产业蝶变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营收2.8万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
齐翔腾达园区景象 图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再比如,单项冠军企业东辰瑞森,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淄博埠村煤矿。
今年3月,东辰瑞森长碳链尼龙1012试车成功。长碳链尼龙主要用于制作汽车输油管、刹车管、汽车冷却管以及发动机周围零件的耐高温材料,2019年之前这个市场被国外垄断。
其次,山东大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孵化能力。纵观山东的单项冠军企业,很多身后有着龙头企业的身影。
比如青岛的海尔智家,其旗下的青岛海尔洗碗机有限公司入选了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此前,该企业已拿下7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威海的威高集团,也是培育单项冠军的“能手”。威高股份、威高血液净化制品公司均成功入列“国家级”。后者,于去年年底启动上市。
孵化单项冠军的数量,体现了山东龙头企业的冲劲、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产业链顶端的位置。
智慧医疗“威高造”百款产品亮相2023德国MEDICA 图源|齐鲁壹点
02
更为难得的是,在集成电路、虚拟现实、新型显示、新材料等战略产业领域,山东的单项冠军也是“后浪奔涌”,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
显示领域,烟台九目化学所生产的OLED材料实现了对OLED发光层和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打破国际垄断,产品应用于苹果、三星、华为等多款旗舰手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
VR领域,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虚拟现实光学模组,早已成为业内VR光学显示解决方案的主流选择。
半导体领域,2018年高测股份“切”入半导体行业,推出截断机、金刚线切片机、研磨机等产品,覆盖半导体单晶硅片加工核心工序,开启国产替代进程,并实现出口海外。
全面开花,一方面要归功于山东的工业底蕴——山东是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占据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完善的工业为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或者将产品做到极致,提供了人才、技术等支撑;另一方面,山东制造业自身的需求、巨大的市场规模,也激励企业不断更新迭代。
与此同时,在单项冠军的带动下,新的产业领域正在形成。
山东天瑞重工深耕磁悬浮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石化、化肥、水泥等亟须降碳行业,开辟了磁悬浮技术应用的新赛道。其生产的节能装备能够替代传统的高耗能设备,平均节电30%,设备噪音由120分贝降低至80分贝,市场潜力巨大。为此,潍坊正在以天瑞重工为核心,打造千亿级磁悬浮产业。
天瑞重工生产的磁悬浮动力节能装备 图源|闪电新闻
以单项冠军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然成为山东工业的“大梁”。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00余家,总量突破3.2万家;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
03
制造业强则经济强、区域强。
山东要“走在前 挑大梁”,必须持续夯实制造业基础。面向未来,山东正在想法设法培育更多单项冠军。
单项冠军企业,背后是科技的支撑与突破。因此,山东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给予真金白银扶持。
山东提出,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并指出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近三年来,山东累计安排财政资金73.9亿元,实施了449项省重大科技项目。在财政投入的带动下,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逐年提升。2023年,山东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88.26%,在全国名列前茅。
图源|界面新闻
从政策供给来看,山东已经形成催生单项冠军的产业沃土与生态。2017年,山东把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奖励标准提高一倍,分别达到200万元、100万元,各地在此基础上又接连出台差异化鼓励政策。同年,山东又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导制造业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精耕细作。
多措并举之下,山东新兴产业的“热带雨林”体系初步长成。去年,山东新认定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06家、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单项冠军企业是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突破口,是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经济未来的新图景已经展开……
作者 于君怡 李旸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