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来了!看看青岛刚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4日讯 今天,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青岛市郭锐等13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先进模范参加大会,并接受表彰。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党和政府授予全国劳动者最高的荣誉,每五年评选一次。2020年共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其中,青岛市有9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分别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 年夫顺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克兴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郭锐

青岛能源集团金莱热电有限公司汽机专工兼检修班长 胡克涛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 王加全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 王艳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部技术安全室技师 尹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船舶电工 尹财山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 管延安

青岛市有4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分别是: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华军

青岛二中校长、青岛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 孙先亮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兼大内科副主任 于文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印兴耀

青岛历来高度重视全国劳模推选工作,专题研究评选方案和推荐人选。在评选推荐中,青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规定程序,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进行。严格把握评选要求,明确劳模评选的人员界定和比例要求,以基层和工作一线为重点,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一线职工倾斜,把全市各行各业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突出典型性的先进职工选树出来,严格实行“两审三公示”制度,即实行初审和复审两次审核,分别在本单位、省级范围和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确保评选出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政治过硬、业绩过硬、品行过硬、口碑过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全国劳动模范事迹展示

年夫顺

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学科带头人,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科研工作30年,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禁运,实现了自主创新与规模化批量生产,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7项,发明专利36项(授权21项),国家和国家军用标准3项,学术论文和论著32篇。他领衔的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毫米波与太赫兹测试系统团队分别获得2016年度和2017年度集团公司十大创新团队。

黄克兴(右一)

黄克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8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青岛啤酒厂。他从技术员、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青岛啤酒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参与谋划、实施了中国啤酒行业扩张、整合、整合与扩张并举、转型升级的全过程;见证、推动、引领了青岛啤酒从一个地方企业到全国布局再到全球化的历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黄克兴带领青啤打出了“线下三板斧”、“线上三重奏”、“投资十箭发”的组合拳,快速改变了2月销量骤降的不利形势,实现了3月降幅大幅收窄,4月销量逆势两位数增长的良好业绩。公司自2020年3月20日至5月14日36个交易日股价已大涨71.3%,5月14日,青岛啤酒股价以62.37元的盘中价格创上市27年以来历史新高,境内外综合市值增加267亿元人民币。

郭锐

郭锐,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主要从事“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的生产制造工作,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从城际列车到遍布国内外的城轨地铁列车,经他和团队之手装配出的列车超过2200列,安全运营里程超过20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000多圈。郭锐被誉为国内高速列车转向架装配技术的带头人,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最美铁路人等荣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胡克涛

胡克涛,青岛能源集团金莱热电有限公司汽机专工兼检修班长,31年如一日,坚守在检修生产一线,刻苦勤勉,不断创新,成为集汽轮机维修、管道工、钳工、电焊工于一身的“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产业技术工人,被行业内称作“汽轮机诊治专家”。他创新的多项新技术,获得国内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自行设计改造安装的两台背压汽轮机,为公司节约资金500多万元;改造公司循环水管道,将循环水用于冬季水处理产水,免除新蒸汽加热,仅此一项在一个供暖季可为公司节约100余万元。据测算,胡克涛采取技改挖潜方式,共计节约资金1200余万元。他先后被评为“莱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市首席技师;荣获莱西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评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大工匠。

王加全

王加全,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2001年7月,刚刚中专毕业的王加全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杂货装卸作业的吊车司机,他勤奋学习,苦练技能,仅用三个月便开上了当时全队仅有4台的25吨双能源吊车。他提炼的“啤酒岸吊作业”操作法,一举创造了18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为货主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还打造了“亿瓶精装”作业品牌。此后,他带动工友们先后创造15项绝活、3个员工品牌,总结提炼出“吊车大件精装操作法”等5个工作法,并参与创出集团级及以上生产高效及纪录百余项。2017年,王加全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港口专门为他建立了“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相继研制出幅杆限位自动报警、哈工吊车倒车全方位角度后视镜等22项革新成果,为确保设备本质安全及现场作业安全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王艳

王艳,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驾驶员,青岛巴士“暖行”服务品牌形象大使,伴随着她深爱的十米车厢已驶过27个春秋寒暑。王艳最早提出“人车路三合一”的理念,首创“安全行车四提前”和车厢服务“四个一”并在全行业推广应用。她能在13分钟内背出近200条公交线路的首末车时间及沿途走向,将旅游线路景点特色及换乘等信息汇编成册,提供给游客,她练就了“一碗水”“一口清”“活地图”“三语通”(普通话、英语、哑语)等技能绝活,将6路线途径的所有路口、弯道、陡坡及信号灯、斑马线都一一做出标注,制作的《6路线危险路段示意图》《6路线安全行车导则》,已纳入了集团公司创新服务1+N车厢服务新元素。正因此,她是乘客们心目中的最美公交司机,市民推选的“十佳笑脸”服务明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尹星

尹星,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部技术安全室技师,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参加工作26年来扎根一线,大胆实践,致力轨道技术研究,积极发挥自身技术特点,主导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00多项,为企业创效近600余万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技术论文35篇;参与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运行监控系统在青岛地铁工程车的应用研究》,在深圳地铁全线网内47辆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应用效益1070万元;参与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实现了以“机器人+机器视觉+信息化”为手段,融入到轨道交通列车检修作业中,是国内外首次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日常检修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项目,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3000万元以上。

尹财山

尹财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船舶电工,高级技师。1992年12月入伍,2009年4月退伍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现从事海军舰艇电气系统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在海军装备保障战线上,尹财山数十次参与辖区舰艇装备等级修理任务和重大任务装备保障,获得13项军地授予的荣誉称号,2018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在某型舰改装工程中,需大量更换不同规格电缆,牵连工程巨大,尹财山带领同事对改装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节省工期1个月,为同型号其它舰改装工程提供了成熟样板。在某重大装备保障任务中,尹财山带领同事共同承担了多艘舰艇的装备改装工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拆装舰艇电缆十余万米,各型设备安装调试均实现一次成功交验,并以此为契机总结形成了一套本专业较为完善的重大装备保障任务工作预案。

管延安

管延安,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原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机修班班长。1995年初中毕业后,管延安作为学徒,开始接触钳工行业,工余勤学苦练,慢慢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2013年,管延安受命前往珠海牛头岛,带领钳工团队参与建设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参建期间,管延安经过数以万计次的重复磨炼,左右手均能实现误差不超过1毫米,创下了零缝隙的奇迹。他和工友先后完成了33节巨型沉管和6000吨最终接头的舾装任务,做到了手中拧过的60多万颗螺丝零失误,为世界首条“滴水不漏”外海沉管隧道建设,创造了中国工匠独有的技艺技法。2015年五一前夕,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之《深海钳工》,专题介绍了管延安的先进事迹,他个人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等荣誉。

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华军

李华军,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30多年来,李华军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两个根本任务,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海洋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研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工新型结构、安全高效施工以及工程运维防灾技术,解决了海洋工程中的安全风险高、施工效率低、运维成本高、生态影响大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成果广泛应用于渤海、南海以及东海海洋资源开发工程、海上丝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国防工程等建设运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分别于2019年、2010年、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均排名1),以及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等6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纳入5部国家行业规范标准。发表论著200余篇(册)。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孙先亮

孙先亮,青岛二中校长、青岛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掌舵青岛二中20年来,他推行设计了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研究的自主发展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立体多样的体验舞台,促进了学生素质发展。6年前,他创新教学形态,率先对在教育领域内还属于新生事物的“互联网+教学”进行调研、论证,进而在二中实施推广。2013年,青岛二中实施学生学术素养提升计划,与学校、科研院所、法院、企业等合作,聘请专家对学生进行学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每个学生都有课题,从选题、开题、研究、结题、答辩,学生经历了一整套严谨的治学过程。三年后,高校自招改革,二中学生得益于此项计划的实施,自招加分的学生达到300多人次。

于文成

于文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兼大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重大的公共医疗事件面前,他作为救治队伍中的主将,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从未退却。抗洪、SARS、H1N1甲型流感、汶川地震救灾、新冠肺炎,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积极加入到防灾抗疫的一线。新冠肺炎发生后,他再三要求加入援鄂医疗队。作为医院132名整建制医疗队的医疗组组长,在武汉期间,他一直奔波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症病房,经他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无一例死亡,均恢复健康,无任何并发症。2020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遇见你栏目”、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家乡英雄》节目,分别报道了他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房救治重症患者的事迹;山东省内及青岛市等城市主要户外大型电子宣传屏幕也把他的事迹广为宣传。

印兴耀

印兴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2019)” “全国模范教师(2007)”“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005)”以及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2)” 等荣誉称号。培养了教授 9 人、学术带头人 4 人,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 100 余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4项。印兴耀教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科研工作,在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特别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识别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果,先后在《Geo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刊物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家协会(SEG)、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EAGE)等国际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