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标杆 | 百洋医药付钢:以科技创新优化医疗场景,推动中国健康行业前行

生物医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自2005年创建至今,百洋医药集团在其董事长付钢的带领下,秉持“以科技创新优化医疗场景”的使命,致力于培育孵化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成果,并将其导入应用场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解决方案。“作为扎根青岛、放眼全球的医药企业,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付钢坚信,凭借坚持与创新,百洋医药集团定能穿越经济周期的浪潮,引领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融入国家科创战略,以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医药领域的核心技术更是关系到国民健康。对此,付钢创新提出 “制高点战略、根据地战略、生态圈战略”三大科研战略。“制高点战略”即坚持与“国家队”合作做源头创新,力争实现First-in-Class的突破与“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根据地战略”即与地方政府合作,将百洋的产业优势与各地的地缘性科研资源优势、人才政策优势充分结合,打造符合生命科学发展规律顶层设计的产业园区,加速推动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生态圈战略”即在投资过程中是产业链投资而不是投一个企业,创新企业间通过资源的生态化协同,形成竞争壁垒。

在三大科研战略引领下,百洋医药集团以优化医疗场景为导向,聚焦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携手国家级科研院所,挖掘真正能优化医疗场景的源头创新,不断培育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健康产品。

在付钢的推动下,百洋医药集团已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础研究平台三大赛道取得了多项突破,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最新一代光子CT、核医学创新药、核医学SPECT/CT、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抗肿瘤创新药、骨再生创新药等创新项目均已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百洋医药集团已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多个“国家队”合作打造多个联合实验室与创新项目,从源头挖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积极推动真正能优化医疗场景的创新项目转化。

以产业化平台力量为医药源头创新赋能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在投资市场处于低迷状态的大环境下,付钢不忘初心,通过多年沉淀下来的专业商业化能力和自身对医药行业前瞻性的眼光,始终坚持推动医药市场品牌化规范运营。

在付钢的引领下,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百洋医药(301015.SZ)已成为A股市场领先的医药产业化平台,公司以品牌运营为核心,打造了多个品类领导品牌,产品领域覆盖OTC、处方药、肿瘤等重症用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营销网络已覆盖超过全国1.4万家大中型医院和40万家药店。

自2021年付钢成功带领公司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来,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2024年7月,百洋医药完成对百洋制药的并购,产业链延伸至上游工业端,公司正式从品牌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实现“生产制造和商业化”双轮驱动。

伴随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临床对“真创新”的需求呼之欲出。百洋医药也以自身的产业化平台能力,为源头创新的临床拓展不断赋能。目前,百洋医药正推动集团孵化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十二导联家用心电仪等高端医疗器械导入临床应用。

心系医学教育,助力人才培养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深植于企业家心中的信念与行动指南,其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也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履行上。鉴于其医学教育背景以及临床医生的从业经历,付钢深知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医药创新突破、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关键。自创业以来,他始终致力于与慈善机构、医学院校、行业协会携手,深入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医学人才培养、贫困学生帮扶等方面,践行作为医药从业者的使命和责任。

自2013年起,百洋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专项基金捐赠50万元,用于资助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医学生,至今已累计捐赠550万元。此外,百洋还与北大医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康复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院校合作设立数千万元的成果转化基金和教育基金,从人才培养、院校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地支持医学创新工作。

当下,付钢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创新思路,坚持“品牌、创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国医药企业家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和强劲的竞争力,以创新激发医药健康新质生产力,这不仅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以不懈的创新突破守护人民健康福祉。(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刘琴)

责任编辑:孙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