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7日讯 李阿姨(化名)今年73岁,近年来出现双膝关节反复疼痛,行走不便,下蹲困难,上、下楼梯时疼痛尤为明显。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往往发出骨摩擦音,当地医院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口服药物治疗后依然没太改善,于是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风湿免疫科专家结合李阿姨的症状及相关检查,决定实施微创针刀镜治疗。术后患者下地活动和下蹲膝关节卡顿感明显改善,已顺利出院。
“微创针刀镜水筋针诊疗技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技术相融合,针药并用、中西结合、整体调理,以“通、透、离、解;冲、压、导、吸”的微创八法为技术核心,通过针刀镜可视化系统,配合水筋针和经筋刀等器械,疏通经络和水通道,快速微创剥离病变组织,松解关节粘连,消除关节疼痛,恢复活动功能,全面保护患者的正常组织免受疾病侵害。
微创针刀镜技术的针刀尺寸小,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可在镜下观察关节内软骨、滑膜等,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治疗12-24小时内有沉重感和轻度疼痛,之后逐渐消失,24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恢复性活动;术后复发和感染发生率低,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是由高尿酸血症、痛风石引起的关节无菌性炎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典型发作表现为午夜或清晨突发关节红、肿、热、痛,疼痛进行性加剧,半天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多数可在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如血尿酸水平长期升高,痛风性关节炎迁延不愈,则可进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退行性关节疾病(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早期关节轻微疼痛、僵硬不适感,有时伴有关节肿胀;逐渐出现坐位起身和迈步初期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缓解,但步行过久或上下楼时疼痛又会出现;疾病晚期关节变形,下蹲起身困难,遇剧烈活动或受寒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
预约挂号
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风湿免疫科门诊预约挂号。(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璩骊儒)
责任编辑: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