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企业家》周刊|黄克兴:在变化中重新定义企业边界

青岛日报2020年12月1日5版

写在前面的话

青岛啤酒这一年多来,在很多人眼中变得有些陌生。

依托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青啤提出“倍增计划”——除了啤酒主业之外,规划了以水为主的健康板块和以酒吧为主的时尚板块,并以孵化出一到两家上市公司为阶段性目标。

相应的市场动作则更为凌厉——收购雀巢在中国大陆的水业务,一举跻身饮用水行业第一方阵;大力度打造Tsingtao1903青岛啤酒吧消费场景,一年间全国新开店面近200家……

再把这一切放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就更能看出这家百年企业的全力以赴。

2020年,对于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来说,“非常忙,很劳累,但也是最快乐的一年,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和团队在不开空调的办公室里,裹着棉袄、戴着口罩,连续10天密集召开全国市场营销专题调度会,快速推出创新营销的50多个打法包。为了多卖一瓶酒,寒风凛冽中他身先士卒,带着全体员工周末开进社区卖啤酒,消费者也许不曾想到这么大企业的掌舵人也亲自为他们爬过楼、搬过酒。并购雀巢水业务,迅速整合上海、天津、昆明三家水工厂,重构组织、流程和管理模式,他觉得比过去收购那么多啤酒厂都累……

青啤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战略调整?

“企业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黄克兴说,“随着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单纯做啤酒的空间已经不大,青啤要发展就必须有机拓展产品线,必须敢于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

“倍增计划”,让我们回想起22年前青啤的“大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在包括艾丰等品牌专家的建议之下,青啤“走出青岛”,用并购的方式实现全国布局,从而奠定今天的格局。

那这次呢?它会是青啤又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吗?

一年时间,随着快乐、健康、时尚三大板块的快速发展、垂直崛起,青啤的变化让黄克兴信心更足,但他也坦言压力巨大。在青啤大厦结束了近3个小时的访谈,时间已近晚上七点,而黄克兴来不及休息,紧接着还有两个会议要参加。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时时刻刻居安思危,时时刻刻都在为企业的发展殚精竭虑,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日常。

他常说,企业家就是那些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企业家不舒服了,企业就舒服了,员工就舒服了。

黄克兴:在变化中重新定义企业边界 

很多人可能会问,青岛啤酒过去117年,始终专注于做好一瓶啤酒。100多年都这样过来了,现在为什么要改变?

改变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应对未来。时代在变化,外部环境在变化,商业的逻辑在变化,优秀的企业必须要能提前感知、甚至预判到趋势的变化。近20年前我还在做青啤战略部长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在寻找啤酒之外的新赛道。

了解中国啤酒行业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行业已经进入增长的瓶颈。中国啤酒行业有过长达30年的中高速增长,但2014年就出现了拐点,进入下降的通道。这不是偶然,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发现,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及以上,啤酒增长和GDP之间就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

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克兴

时代变了,趋势变了。但我们不能因为全行业下滑就无所作为。百年青啤的接力棒传到我手里,我必须让它再上一个大台阶。而要做到,就需要重新定义企业边界。

如何重新定义

不是简单的相关多元化,而是做厚主业、打造生态

重新定义青岛啤酒的边界,我们确立了不能突破的四大原则:必须是啤酒业务相关的,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必须做到行业所在品类数一数二,成为领导者;必须是朝阳产业,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必须是独立品牌运作,打造成为最具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核心就是依托现有平台,做产业链的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具体到产业方向上,战略的形成来自于过去经验的总结,来自于对别人走过路径的借鉴,再就是不可复制不可借鉴的企业家商业直觉。实际上,我们从自身资源、能力、行业路径上做了非常多的理性分析。

研判全球啤酒企业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全球啤酒企业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百威、嘉士伯、喜力为代表的欧洲企业扩张模式,它们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走出去扩张兼并,成为国际化的公司;一种是以朝日、麒麟为代表的东方扩张模式,在啤酒业务遇到天花板的时候,利用啤酒平台上的资源横向拓展,做与啤酒相关的食品、饮料和水,通过横向发展做大后,再走出去收购扩张。走东方这样的路径,最符合目前青啤的实际。

我们以啤酒为主业,规划快乐、健康、时尚三大板块。快乐板块主要是指啤酒业务,未来还将推出威士忌等其他酒类产品;健康板块由苏打水、矿泉水、健康饮料、啤酒酵母衍生的生物科技产品组成;时尚板块则由时尚酒吧、精酿啤酒花园组成。三大板块改变了过去青岛啤酒单一赛道上的赛跑,现在要在多个赛道上同时赛跑,并且在多个赛道上都要夺冠,用三到五年再造一到两家上市公司。

尽管我们不断开辟新赛道、新板块,但开拓新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做厚啤酒主业、打造生态,不是盲目的、简单的多元化。

希望把青岛啤酒打造成一家国际一流生态企业,在这个生态里,有酒、有水、有食品、有饮料、有酒吧。三大业务板块的耦合互动,从而实现“由产品到场景的延伸,由行业到生态的拓展,由单赛道到多赛道的跨越,由传统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的转型”。通过这四点我们重新定义了青啤的边界,重新定义了企业的产品边界,重新定义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怎样做好乘法

核心就是依托现有平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青啤当初确立的产业拓展的“四大原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滑入“多元化的陷阱”迷失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啤117年来打造的这个平台的作用,让这些新的板块能够以超常规的速度快速崛起,也就是常说的“用平台思维做乘法”。

如果把青岛啤酒这个平台比作用一百年修的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现在就跑了一部车,这部车就是啤酒,还有淡旺季之分。每年5月份到8月份之间跑满了,到了四季度和一季度隔三岔五跑一次。这条高速公路闲着,为什么不能叫水的产业上去跑跑?相当于把高速公路效益放大一倍。

做出好啤酒必须做出好水。从生产资源看,青啤每一个啤酒厂都能做出高质量纯净水。在销售网络上,啤酒和水的销售渠道80%是一样的。在运营上,管理模式都是快销品的模式。啤酒和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经销商在卖酒的同时卖水还能增加收入,啤酒平台上所有资源、能力和管理,与做水都是相通的。

青岛啤酒的销售网络有庞大的终端,原来只是为啤酒所用。用传统思维做加法的方式去拓展水业务,一天开发1家终端店,开发360万家店需要1万年,一天开发100家也需要100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果把一瓶水放在啤酒平台上共享销售网络,360万量级的倍增效应一瞬间就实现了。

并购更是借助成熟平台来获得优势资源的典型案例。雀巢最终选择与青啤合作,起决定意义的就是青啤这个平台的能力。这样的合作,对青啤迅速打开水板块,意义太大了。不只在于带来多大的产能规模,而在于收购的影响力,在于国际化的人才、一流的管理模式和一流的品牌,对整个水业务的能力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收购雀巢在中国水业务,就像骑上奔驰的骏马,想停都停不下来。

说到乘法,我还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随着新平台的搭建,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也是成倍的被激发。像我们新成立的供应链公司,人员不多、时间不长,但是已经从上游的原料采购、下游的终端配送,搞出了多方共赢的全新模式,从物流、信息流到资金流,将整个平台的资源串联起来,赋能上下游产业链。

人的创造力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短短一年时间,青啤新的战略能很顺利地推进就得益于此,这也是我对青啤未来充满信心的原因所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整理)

青岛腾信车铃网董事长裴海波:

不以学历高低用人 

什么叫人才?人才不代表学历的高低,不在于哪个学校毕业,每个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都不一样。人才不是都要求博士、硕士,乔布斯也没学位,他是不是人才?我用人不是因为学历高低,而是有没有真才实学,是岗位适不适合他。我们研发副总就是中专毕业,他在专业上钻研很深。

我们在全国首创保险重损事故车残值处理模式,是全国首家互联网事故车竞价交易平台,改变了中国车险的理赔流程,颠覆了汽车后市场运营模式。企业能发展到今天,基石就是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能。

整个公司的分配体系是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让卓越的人更加卓越。在我这里做到经理岗的年轻人月薪两到三万,他们有的只有大专学历。企业敢发这么高工资,那就是人才值这个价。当我看到我的员工,一个个97年、98年的孩子都开上了奔驰宝马,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只想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回到青岛、留在青岛,愿意在青岛发展、壮大。

我的过去就像独行侠一样,一步一步走下来;现在员工是我的家人,我和他们一起奋斗。总部100多名员工,几乎每一个人我都能叫上名字。我可以整个晚上不回家,带着洗漱用品加班,累了眯一会儿,醒了继续开干。员工是我的铁血战士,当他们获得尊重,到了晚上十二点还会自愿加班。这就是我的团队,只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公司,创造和创新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给予是实现企业价值、个人价值的唯一的途径——只有我们给别人解决了问题,创造了价值,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

用积极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我们的郁闷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底里的一粒沙子,拿出来即可,何必去纠结呢。腾信要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每一位优秀员工提供更优厚的待遇,为每一位家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努力成为青岛互联网的一个标志,做青岛第一薪水企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整理)

招商的“热情”,让企业“不堪其扰”

青岛打造世界创投风投中心,吸引更多基金落户是重中之重。前几天北京有几位基金圈的朋友和我聊起来,说现在一个月之内能接待好几波青岛不同部门、不同区市的“招商客人”,一方面觉得青岛吸引招创投风投热情高涨,给出的政策很“诱人”;另一方面也有一点“不堪其扰”的意思。

我认为政府应该适当地转换下思路,用“聪明”的方法招商,如用业务需求和可能投资,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国内头部创投风投企业吸引过来,让他们觉得来青岛大有可为。例如青岛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可以把各个区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规划、需求都集中起来,定下目标,确定好投入资源,统一对外发布,在创投风投企业中公开招标,通过他们成熟的资源和优势把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肯定会事半功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只有政策没有市场需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总裁 马令海

减免房租的优惠政策要因地制宜

我们在青岛设立的研究院马上就满三年了,按照所在园区的政策,减免房租的优惠政策即将截止。我们属于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果孵化的周期比一般企业要长,即便这样我们每年的营收现在也能达到一两千万元的水平。据了解,和我们情况类似,四川大学在某城市获得的减免房租优惠政策长达十年,从这方面就能看出当地培养产业的决心。我希望青岛在制定这方面优惠政策时也能借鉴一下外地的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政策,让更多想在青岛干事创业的创新性企业和机构能够安得下心、扎得下根。

——某外地大学副校长

说是知识产权贷,结果仍要传统抵押物

疫情之下,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变得至关重要,许多受影响的小微企业属于扶一把就能活下去。但好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不那么理想。

例如,知识产权可能对企业来说价值一个亿,但到市场上却不被认可。从银行来看,知识产权没有多少可变现价值,风险承受能力没那么高,不能接受这种风险敞口。各家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贷款,最终仍然要求追加传统资产抵押物,这对企业而言不是太好的融资补充手段。

——青岛某企业负责人

孵化器审核 不能“一棒子打死”

近年来,青岛的创业热情高涨与众多孵化器的良好运行关系颇大,但青岛的孵化器却也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针对孵化器的配套政策及支持力度正逐渐缩减,甚至在后期审核过程中出现了“一棒子打死”的个例。比如,有孵化器聘请了创业导师,也按规签署了相关协议,但在申报审核时被提出没有提交导师的资格证书,当孵化器补提交证书时,就被认定为事后提交无效。类似情况,打击了孵化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建议相关部门在孵化器审核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容错率”,并在提交审核材料前开展相关辅导工作。

——观海网友jhnnjm

产业链招商 要克服“短平快”的冲动

成熟的产业园区应该是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招商引资应该有完整的运营体系。一个园区从规划之初就要确立产业招商目标,看准一个产业并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而构建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生态,对区域的发展形成产业强磁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但是,我们企业在青岛发展的这些年看到,产业园区招商还是注重“短平快”,只盯着眼前利益,追求短期见效,往往引入与产业链无关的项目。结果到后期,真正符合园区产业链的想进来,往往被告知没地了,项目落不下。还有的园区招商资源整合只是挂在嘴边,低端低效或披着伪概念的项目却熙来攘往,导致园区内企业资源形不成产业链。

——某央企副总裁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