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9日讯 水资源是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观海新闻记者从市水务管理局获悉,今年我市将加快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积极探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新机制、新路径,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去年我市水资源刚性约束得到新强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约7%。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实行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海淡水等联合调度,全年调引客水4.58亿立方米。探索“合并办证”取水许可审批模式,大沽河取水许可证由13个合并为4个,增加大沽河取用水量2500万立方米,压减了地下水取用水量。全面加强取用水监管,对全市912个取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和在线计量管理。建立取水口动态更新机制和取用水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完成2.7万个核查登记取水口比对衔接,形成取用水管理“一张图”。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619。工业节水减排,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加强6542家非居民用水计划管理,重点监管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2200余家单位,对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64家用水单位纳入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再生水超过5.16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0.35%。全年海淡水利用量约4000万立方米。积极发展节水产业,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技术推广、水效领跑者行动等取得显著成效。青岛1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第一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居全省第一。青岛海尔洗碗机、青岛卫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称号。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2024年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
今年将针对我市资源性缺水实际,积极探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新机制、新路径。持续开展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研究制定大沽河、墨水河等跨区(市)河流水资源分配方案。探索实施大沽河生态水量控制性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开展西海岸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工作。健全完善水量分配、监督、考核制度政策,严格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按照“节水优先、适度从紧,近水近用、优水优用”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统筹配置本地水、客水、非常规水等多种水源,全力保障全市用水需求。将再生水、海淡水等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纳入现代水网工程体系,重点推动董家口等化工园区优先配置非常规水。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全市800余套取用水在线监控计量设施,严格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建立超计划预警机制,强化取水许可用水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市政管网年度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用水户管理,对50万立方米以上的纳入重点监控。开展农业用水特征分析及统计调查研究,摸清农业用水底数。持续高位推动节水工作,健全完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创建节水产业联盟和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推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新质生产力落地见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