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6日讯 6日下午,青岛市崂山区组织召开危险废物集团化管理和实验室危险废物集约式管理双试点专题会议,标志着崂山区的危废管理体系进入多元化、多模式管理实施阶段。来自辖区生态环境部门、危废经营单位、驻区集团化产废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类检测机构等单位环保负责人等60余家单位的代表齐聚青岛迪爱生创新科技公司,共同见证这一全省创新管理模式落地生根。
会议现场发布的《崂山区危险废物集团化管理和实验室危险废物集约式管理双试点实施方案》直击当前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痛点、难点,针对地域产废企业特点,创新采用“集团化管理+实验室集约式管理”双轨并行模式。
据悉,针对企业集团化危废管理,崂山区首创“母账号统管、子库位溯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允许集团企业通过统一管理平台,整合下属各经营主体的危废数据,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办”针对实验室危废推出“经营单位托管”模式,由专业机构提供从包装称重到转移处置的全链条信息化服务。这两个创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危废监管能力不足、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处置成本高、收集转运效率低等难题。
试点方案中的“反向”联单制度成为会议焦点。该制度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改由托管的经营单位主动发起联单流转,小微企业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入库确认,极大简化了管理流程,此类危废试点管理模式在省内尚属首次实践。
在管理机制上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体系;在技术服务上形成“数字平台+物联终端”支撑网络;在服务体系上建立“标准输出+定制服务”双轮驱动……接下来,崂山区试点单位将享受“危废管家”服务,由专业团队提供现场指导、管理咨询、应急处置等五大类延伸服务,切实增加企业管理质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应急风险。
“通过惠企座谈会议协商讨论,企业自主选择,崂山区已遴选首批9家集团化企业和20家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参与试点。”崂山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观海新闻记者,下一步,崂山区将建立“周调度、月评估”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试点管理回头看,解决在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计划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集约化管理体系,为全市小微危废管理提供创新实践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还重点演示了青岛市危险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小微收集单位的危险废物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试点单位可通过平台与设备实行“五即”规范化管理,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的“五即”规范化流程,每件危废包装都将通过系统生成唯一电子身份标识,通过二维码实现从产废源头到末端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生态环境部门拥有管理员权限,可以对每一批次危废进行实时状态、转运路径、溯源的监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实习生 孙晓睿 通讯员 张茜 张启波)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