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观|把群众期待的“好房子”变为现实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好房子”的话题激发起人们的新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好房子”一词,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建部部长表示,近期正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这一系列信号,传递出城市有机更新进入新阶段,更加注重提高居住品质,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建设“好房子”并不容易,要有好标准,需要好设计、好材料,还需要有好的建造技术,是一个关涉甚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尽快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全方位深化“好房子”建设和管理体系。

  其实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在建设“好房子”方面已不遗余力开展探索。青岛在2024年先后出台两批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的措施,从室内挑空空间、户属空中花园、封闭式阳台、首层架空层、下沉空间等9个方面加强规划支持,引导房地产企业打造满足居民需求的“好房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城市有机更新,建设“好房子”是第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仅要强配套,还要优服务。住建部2023年发布“四好”建设标准,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在关注城区物理空间改造升级的同时,也强调要补齐市民关注的城市治理短板。现实生活中,小区的车位分配管理合不合理、公共收益是否公开透明等社区服务问题,经常是居民关注的热点,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居民的房子“好”了、环境美了,小区的物业服务、社区的综合治理等也要跟上,尽力解决居民在社区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忧心事。

  民以居为安。住进好房子,生活在好小区、好社区,共同建设好城区,寄托着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期盼,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对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所有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奋力推进,把群众的梦想变为现实。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