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宋女士反映,她的儿子在市南区悦喜客来商场内的凡动乒乓俱乐部学习乒乓球,去年12月刚续费6060元,一直未使用。3月3日凌晨,该培训机构突然在学员微信群里发布停业公告,称房租和人工成本过高,无力继续经营,随即解散群聊。
面对人去楼空的培训机构,家长们都懵了。
培训机构突然停业失联
3月10日,记者在凡动乒乓俱乐部(市南店)看到,该店大门紧锁,店内灯光关闭,空无一人。记者根据门外张贴的招生信息拨打了电话,却提示电话已关机。
“家长们成立了一个维权群,根据接龙统计,受影响的家长有89人,人均未消费课时折算金额约4000元,总金额近35万元。”宋女士说,该机构在停业前有一系列异常行为。2024年1月,机构法人变更,注册资本从100万元降至10万元;2024年12月仍在大力促销续费;停业前一日,机构如往常一样开展周末课程,然后连夜搬走了储存学员数据的电脑设备。
“机构拖欠了员工一个月的工资,老板说房租太贵,经营不下去了,先给教练放假,等找到合适场地再复工。”一名教练向家长透露。
这几日,心急如焚的家长们纷纷前往悦喜客来商场现场维权,而凡动乒乓俱乐部大门紧锁,孩子们的球拍、球鞋等私人物品都被锁在里面。商场方表示也无法联系到凡动乒乓俱乐部负责人,建议家长报警。
目前,家长们已向公安、市场监管、教体局等部门寻求帮助,并将学员的剩余课时统计表、合同、缴费记录等凭证递交市南区教体局,希望追回预付费用。经有关部门协调,市北区某乒乓球训练基地推出了专项承接方案,可以帮助“消课”。“方案中的‘消课’次数有限,而且要额外交费,很多家长不接受。”宋女士说。
律师提醒妥善保管凭证
山东国曜琴岛(西海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潇介绍,对于此类预付式消费纠纷,消费者可以采取几种途径维权:若机构依托商场、写字楼或网络平台经营,可持有效证据向出租方或举办方主张权利;向行政部门投诉,由监管部门介入调解;若发现机构存在“卷钱跑路”等涉嫌诈骗或合同诈骗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通过诉讼途径维权,需要提供相关凭证,其中包括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合同关系的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退还剩余金额,并可以要求机构承担违约责任及赔偿损失。”韩潇提醒,“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前,要留存各种证据,包括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退款条件、索要正规票据、保存转账和沟通记录等,以便维权时形成完整证据链。”
韩潇同时表示,当前预付式消费维权存在三大难点:一是行业准入门槛过低,主体资质良莠不齐,部分机构通过频繁变更法人、减资等方式逃避监管;二是资金监管缺失使得商家可随意挪用预收款;三是维权成本高,诉讼成本常高于预付金额。
源头防范商家“跑路”
“预付式”是一种常见的消费模式,如何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商家“卷钱跑路”,从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韩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构建“预防+监管”的治理体系。例如,制定出台相关预付卡及其他预付式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将销售主体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加强信用信息的搜集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共享的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库。
外地有一些做法可供借鉴。3月1日,《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施行,在国内首次创设针对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合理控制预收资金规模的“三限”规定,要求经营者合理设定预收金额和可兑付的服务期限、次数,明示租赁期限,避免“卖卡后跑路”。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对违规者处以最高10万元罚款,并公示失信企业名单。
目前,青岛市正创新运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破解商户“跑路难追责”问题。
2023年,数金公共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推出了山东省首个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约消费服务平台“智金卫士”。截至2025年2月7日,平台已累计上线商户599家,发行预付费产品近1400款。这种模式通过设定消费场景触发条件,实现资金分阶段解冻,既保障商户正常经营需求,又避免资金池被挪用风险。借助数字人民币可编程性,消费过程中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
2024年7月,青岛市某大型连锁健身房因经营不善闭店,“智金卫士”平台监测到某商户经营异常,第一时间启动核查机制,确认商户将停止服务且无法继续履约后,立即触发“异常处理程序”,让所有未核销的充值用户在2个工作日内收到退款通知短信,卡内余额原路退还至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
“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特性应用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可以有效解决资金风险及监管痛点。”“智金卫士”负责人杨毅坦言,“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更多商家主动接入平台,这需要构建政策引导、市场倒逼的双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