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电动自行车多了,扩建的停车棚要建在哪?居民有不同意见,选址成了难题。类似的问题,在很多小区出现过。近日,记者了解到,崂山区中韩街道各小区以党支部工作为抓手,不断规范议事协商流程,通过“问卷—议事—治理”三步走的方式,形成“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议事氛围,回答好“车棚建在哪”等基层治理问题。

扩建的停车棚建在哪?大家来商量
3月18日上午,记者在崂山区株洲路依山伴城锦城小区看见,很多居民骑着电动自行车进出。“小区里有670多户居民,有商品房,还有130多套公租房。”新宏路社区党委副书记于俭旭告诉记者,近年来,很多居民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乱停放、带电池上楼充电的现象日益严重。物业对居民进行过劝导,但效果甚微。
“我们统计过,小区有300多辆电动自行车。”于俭旭告诉记者,小区之前建过停车棚,但无法满足停车需要,扩建停车棚成为必然选择。扩建的停车棚到底该建在哪?居民有不同意见。
“这事儿和大家的安全有关,不能等。”2024年秋,兼任锦城小区党支部书记的于俭旭和支部党员、楼长代表、网格员实地考察后,启动了“党群心连心”民主议事工作机制。居民在议事会上表达了停车和充电的需求,提出初步方案;党支部联系小区物业,实地查看后决定,将小区东面的一部分快递柜移走,在原址上扩建智能充电棚。
2024年10月,小区东侧的护栏外又新建了一排两米多宽、10多米长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棚。目前,整个车棚可以停放160多辆电动自行车,既确保了电动自行车不上楼,还缓解了大家停车和充电的难题。
基层善治,“问卷—议事—治理”三步走
对停车棚的选址问题,有的居民担心车棚起火后殃及自家,有的担心电辐射和噪音,坚决不同意停车棚建在自家楼边,甚至因此事和邻居、物业闹起别扭。类似的问题,在崂山区劲松五路的春光山色二期也出现过。
2023年夏,小区物业开始为电动自行车棚选址,最初定在楼前广场。工作人员很快发现,大部分居民不骑电动自行车,坚决不同意建在广场上。小区党支部成员与物业工作人员多次劝说,部分居民的态度发生转变,可还有部分居民坚持认为,在广场建车棚会占用绿地。
“车棚是一定要建的,关键在于选址。”党支部经过商量后决定,可以把充电棚安装在网点门前的一处汽车公共泊位上。党支部多次与泊位前的商户协商,对方答应配合。2024年夏天,经过大约半个月施工,电动自行车棚顺利建好,没有占用居民的绿地和活动空间。
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治理,是崂山区中韩街道以小区党支部工作为抓手,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的缩影。“在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中韩街道经过近年来的拆迁改造,居住区已经全面转变为城市片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大家的出发点不同,利益诉求不同,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快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提升基层居民小区治理水平,街道和社区规范议事协商流程,通过“问卷—议事—治理”三步走的形式,形成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议事氛围,让居民难题有人回应、有人行动、有人反馈。
月月论难题,建立多元治理“共同体”
记者从崂山区中韩街道了解到,2024年以来,各小区党支部一直将群众关切问题作为议事重点,通过线上全面发放、线下固定设点、入户精准问需的方式,围绕小区服务需求、服务提升建议等多方面做好“问情、问需、问计”工作。小区党总支依托“问情万家”问卷调查等活动载体和“支部接待日”等平台载体,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800多份,也收到了200多条小区居民“评阅”意见,为小区治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提升参考。
“电动自行车停放、电梯安全、小区文明养犬这类问题,我们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来解决好。”中韩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各小区党支部通过广泛招募、挖掘关注,把小区里愿议事、能议事的人聚集到一起,组建了含有退休干部、党员中心户等多元结构的党群议事队伍,搭建了“楼院板凳会”议事平台,月月定主题、月月论难题,建立多元治理“共同体”,变漫谈式讨论为精准化议事,强化议事协商结果执行,真正将议事成果落到实处,构建起“党组织牵头、居民参与、多方共治”的民主议事模式,将居民难题“提”上议事会、“议”在议事会、“解”在议事会,逐步实现群众服务“一呼百应”、民意诉求“一线通达”。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