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曾几何时,我们在科幻大片中看到的低空飞行的场景,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低空经济近年来在我国得到持续发展,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随着国家逐步开放低空空域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低空经济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
蔚蓝空间自主研发的“云帆-2”eVTOL
作为中国重要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根据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低空经济枢纽,培育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青岛正在申办国家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力争在跨境物流、航空医疗救援等领域形成全国标准。
近期,青岛市主要领导频繁考察、洽谈相关产业,支持成立了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推动产业发展,积极筹备相关展会……
青岛低空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对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我们可以看到,青岛在政策供给、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美高梅酒店的直升机市内至机场摆渡航线试飞仪式
他山之石
在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低空领域的发展情况。
美国作为航空产业强国,在低空领域发展处于领先地位,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运输、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领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制定相关低空法规和标准,美国政府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和发展。
欧盟通过制定统一的航空政策和法规,推动成员国之间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在物流、农业和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此外,欧洲积极推动城市空中交通UAM项目的研究和试点,探索城市出行的新模式。
日本政府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变现化,制定了先进空中交通AAM的发展路线图,明确了2025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并提供了清晰的蓝图和时间表。截至目前,有大量日本传统制造企业进军该领域,如丰田、斯巴鲁、全日空、日本航空、索尼、雅马哈及铃木背景的初创公司SKYDrive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联合企业共同推进eVTOL研发。
2024年12月15日,青岛地铁成功实现“青岛低空快线联航”首飞,打造北方地区首个市内摆渡航线。
低空通勤对于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发挥了明显优势。纽约曼哈顿低空通勤调研显示,低空通勤在纽约有一定的刚需性:曼哈顿中城和下城(为商业金融业繁荣地区)前往肯尼迪和纽瓦克机场的地面交通很不乐观,Uber加上小费动辄上百美元。直升机通勤单程仅需199美元,有时还有折扣,航程约7分钟(空中摆渡车)。
从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来看,全球目前已投入运营服务的项目和领域涵盖了海上石油平台飞行、港口空中引航、观光娱乐、跨境飞行、城际飞行以及医疗救援和山区搜救等多种应用场景。
肩负重任
青岛市作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肩负着首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等“国字号”试点平台重任。
低空物流航线的飞机在慈航机场与地面物流车交接货物。
为此,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规划建设“一核两翼多点”的低空经济空间格局。《方案》明确,以青岛通用航空产业园莱西园区、青岛通用航空产业园即墨园区为青岛市低空经济提升区,以平度市旧店航空飞行小镇为青岛市低空无人驾驶试验区,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古镇口核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低空试飞试验场(筹)(城阳区)、低空总部经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为青岛市低空经济生态区,力争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加快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今年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低空经济列入着力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按照青岛谋划的发展蓝图,低空经济产业将聚焦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拓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
2024年11月27日,依托青岛地铁集团,联合158家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成立了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在青岛市低空经济专班和市发改委、交通局等低空经济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抱团发展,协同创新,将进一步统筹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合力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圈,推动青岛加速迈入低空经济全国第一方阵。
2025年2月20日,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设施航线组工作会议聚焦于低空经济领域设施航线的发展规划与协同合作。
场景创新
低空经济发展场景为先。场景驱动不仅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支撑,更是加强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指引。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现状
在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下,青岛市在低空应用场景上取得了许多“首发优势”——
2024年6月,青岛地铁集团、顺丰集团、青岛慈航机场联手开通了北方地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为后续进一步开通菏泽牡丹机场、扬州通用机场物流航线奠定基础。
2024年7月,地铁4号线启动“无人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巡检试点项目,为地铁安全运营再增一道屏障,青岛成为国内首批应用此技术的城市之一。
2024年12月15日,青岛低空快线联航启动并成功实现首飞,“打个飞的去机场”变为现实,青岛成为北方地区首个开通市内摆渡航线的城市。
2024年12月25日,由西海岸新区企业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研发的“云帆-2”eVTOL顺利完成全流程倾转过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该类项目试飞成功。
2025年2月27日,以“云端速递 飞跃灵山”为主题的北方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首飞活动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港举办,从陆地到灵山岛运输货物无人机物流配送仅需10-15分钟,比传统船舶运输节省了将近80%的时间。该航线应用场景包括生鲜产品极速配送、应急物资及时供应、政务往来信件、海岛快递服务等,未来还将拓展到“岛上点外卖”等更多服务场景。
直升机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广泛 张文龙/摄
青岛地铁集团按照地铁内部和外部业务梳理分析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累计梳理场景240余项,并不断探索尝试、积累经验,积极打造以“轨道+低空”双主业融合发展的全国先导示范低空经济新样板。
产业协同
据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秘书处负责人、青岛地铁集团科创中心负责人殷险峰介绍,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下设综合规划、航空器制造、空管智联、商业金融、设施航线和应用场景等六个专项组,秉持着创新、协作、共赢的理念和为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搭建低空经济发展平台的使命,积极建立协作机制,全力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六个专项组相继召开工作会议,分别就各组别的核心议题进行探讨,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协调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法规导向及行业风险防控,融资,航空器制造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低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低空经济领域设施航线的发展规划与协同合作,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拓展等,总计180余家企业参与分享。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青岛低空制造产业正在强势崛起。近年来,青岛聚集了一大批闻名业界的龙头企业,青岛造无人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受到追捧,部分产品已经走出国门,销往海外市场。
在无人机制造产业,青岛重点引育了亿航智能、远度智能、欧森、瑞智飞控、中航智等企业,已集聚重点企业12家,年产值约30亿元。
2024年5月,青岛市发改委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以空客H135直升机总装线为龙头,青岛市在直升机制造领域已集聚重点企业5家,年产值约3亿元。而在固定翼飞机制造领域,青岛以奥地利钻石系列DA50总装线为龙头,已集聚重点企业16家,年产值约50亿元。
滑翔伞是颇受欢迎的低空旅游项目。 张文龙/摄
青岛的低空经济已经起飞!但是,也面临不少挑战。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呼吁:青岛发展低空经济,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能够更多地释放订单,主动测试;央企、国企更加主动开展相关业务,进行场景测试;政府、企业应尽快发展产业引导基金,繁荣业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全民科普,形成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共识和支持!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快青岛发展低空经济的步伐,青岛正在积极筹划青岛特色低空展会。届时,低空产业方向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将云集青岛,共同探讨低空经济的未来。
相信随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青岛一定会迎来低空经济的春天!
无人机机群编队表演花样迭出、美轮美奂。 徐帅/摄
(观海新闻/青岛画报记者 张晶晶 除署名外图片由青岛地铁团科创中心、青岛慈航机场提供)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