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做客民生在线:​青岛建成基层应急综合救援站116处

全市建成基层应急综合救援站116处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做客民生在线,谈提升应急能力建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5日讯 3月25日下午,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做客民生在线,围绕“提升应急能力 护航美好生活”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刘培喜介绍,去年以来,全市应急系统全力筑底板、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安全生产方面,去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大幅“双下降”,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全市建成基层应急综合救援站116处、沿海一线“救生驿站”81处,去年累计开展救援1851次、救助群众1847人。惠企优商方面,创新容缺预审、告知承诺等服务事项,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去年“三零e办”累计服务企业1966家。创新“有解思维+政企合作”,在依法依规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帮助4200家成品油企业取得经营许可,开创岸基配套加油设施审批新路径。便民利民方面,会同消防等部门,全力推动电动自行车配套设施建设,居民小区集中停放充电设施覆盖率由10%上升至50%。重点为全市非集中供暖农村低保户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家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仪,有效推动了民生领域安全布防向基层、向农村、向困难群体延伸。

网友:在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上,青岛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刘培喜:2024年,青岛成立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构建“全灾种、大安全、大应急”的“1+N”应急管理工作体系,让工作机制更顺畅。风险防范方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排查582万条数据,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汇聚燃气等九大领域23个系统数据,还组建了4609人的信息报送队伍,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处理。完善预警“叫应”机制,应急责任人覆盖率100%,社会公众覆盖率90%以上。在宣传培训上,建成4处大型应急安全体验场馆、7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93所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一是强化基层风险防控,探索建立常态化普查机制,常抓隐患排查。二是优化基层物资配备,探索“实物储备+生产力储备+社会单元储备”模式,保障物资充足。三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搭建全市应急系统卫星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完善直通基层的预案标准体系,深化“基层应急处置卡”建设。四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拓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功能,推进“智慧应急”项目。

网友:民间应急救援员可以申请应急救援车牌吗?

刘培喜:我国机动车号牌由公安部门负责管理,白色车牌主要用于特定部门公务用车和特种车辆。应急救援需要维持良好的秩序,无序救援反而会带来混乱。发生事故灾害后,应急救援志愿者可以就近开展自救互救活动,参加有组织的灾害救援行动,需要提前报事发地政府应急等相关部门批准同意。根据现场指挥部安排,公安、交通等部门对参加应急抢险救援机动车辆统一进行管理,保障应急救援车辆有序通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魏懋轩/图 魏懋轩 韩世琛/视频)

“民生在线”下期预告

网谈时间:3月27日(周四)下午2:30—4:00

网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