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委书记访谈|张元升:所有的爆发都始于静水流深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最火热的高频词,当属“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正加快谋篇布局,探寻城市发展“最优解”。位于黄海之滨的崂山区,也以独特的方式踏浪逐“新”。
在这个春天,杭州“六小龙”掀起科技热潮,凸显出这座城市前沿科技的硬核突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列,展现了成都动画制作产业链优势。
“这些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当地长期布局的必然。崂山区始终把创新基因贯穿于产业生态构建全过程,我们期待,这些积淀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突破临界阈值,推动区域发展实现系统性跃迁。”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坦言,所有爆发式增长都始于静水流深的蓄力,他们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静候崂山区现象级的“出圈时刻”。

图片

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 邢志峰 摄

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青岛市委赋予崂山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排头”的使命任务。如何扛起这份重担?崂山区正深度求索创新驱动发展的“崂山算法”——畅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经济跃迁”的良性循环,主动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创新是崂山区的基因,科技创新是崂山区制胜未来的最大优势。”基于此,崂山区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确定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7条重点产业链,并聚焦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提出建设基础更实、质态更优、创新力更强的“7+4+1”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01



聚合创新生态‍‍
记者:崂山区提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要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创新资源要素的聚合。崂山区将如何营造这种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创新生态?
张元升: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还需要产业配套、数字基础、人才队伍、金融支持、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等要素。
杭州科技创新成果的井喷,不仅在于当地拥有密集的科创资源,更有高效协同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我们将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繁星汇”等平台,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服务平台,试点科技资金“先拨后股”,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高速、可靠和强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目前,崂山区已实现主城区5G信号、千兆光网全覆盖,算力规模超2300P;建设中的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将带动跨境电商产业、跨境金融业态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加速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项目建设,推动5G信号深度覆盖,支持算力中心扩容、算力规模突破2600P,构建更加坚实的数字底座。

图片

中国联通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效果图
崂山区发展科技金融的优势得天独厚,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构建涵盖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科创贷等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产业基金方面,崂山区将积极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私募基金、市属国企、央企等参与项目投资,让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如春潮般奔涌,激荡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未来。
崂山区在文旅发展、智慧城市、城市更新等领域拥有丰富场景资源,正在开发建设的张村河片区,就是一个全场景应用试验场,很多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在这里试点应用、先行先试,比如近期洽谈的蘑菇车联项目,将依托张村河片区打造全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启动区。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崂山区特别是张村河片区全场景应用试验场的“大场景”优势,加速绘就企业破茧、城市蝶变与产业共生的美好图景。

02



张村河的“三生空间”
记者:张村河片区的改造焕新腾挪出万亩土地,是崂山区引进“增量”的重要载体。接下来将如何利用好这得之不易的发展空间?
张元升:启动开发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张村河片区的定位——打造国内一流的产城融合示范区。目前,张村河片区已从大拆迁转向大开发、大建设阶段,我们将锚定“创享都芯、水脉智谷”总体定位,严格落实三分之一用于产业发展,三分之一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安置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要求,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
生产方面,我们在片区重点建设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专业化园区,2025年,将发挥片区科创资源聚集的优势,完善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顶格推进“一园区一优势产业”,做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探索布局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图片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
生活方面,我们全力做优公服配套,满足创新人才、本地居民等各类人群需求。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辽阳路东西快速路已经完工投用,累计30余条道路、过河桥梁建成通车;片区规划了21所中小学、28所幼儿园,目前已投用17所、在建5所;片区还将积极探索智慧道路、智慧公园等场景应用,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这里还将建设全龄友好型、青年创业型等居住产品,满足各类人群生活需求,打造新一代高品质居住区。
生态方面,张村河南岸今年底将全面完成综合治理任务,河道水质趋于稳定,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河岸景观更加优美,届时“十里张川”美丽画卷将展现在眼前;张村河北岸全线景观建设已全面铺开,我们将汲取先行启动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生态、美观、宜居、宜游的河道环境。

03



汇聚“最强大脑”
记者: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变量”,崂山区将如何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张元升:当前,我们正立足崂山区科技创新要素布局,以滨海大道为主轴,打造约30.7平方公里的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产业人才匹配赋能先导区,汇聚区域发展的“最强大脑”。
崂山区将聚焦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这一目标,以“安居无忧、乐业有为”双轮驱动,构建科产城人共生共荣新生态,打造全球英才向往的创新策源地、梦想绽放港。
在人才安居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保供力度、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套,同时计划再打造8处人才服务阵地,在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产业人才匹配赋能中心等产业集聚区建设人才家园,在金家岭沿海一线、张村河沿岸等人才密集区建设人才驿站,结合人才活动场景完善政务服务、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服务,让人才在家门口就能乐享生活。
图片

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

生活配套方面,今年将紧盯人才需求,着力推动7所学校、幼儿园建设,加快建设崂山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高标准打造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张村河生态公园等休闲空间,让人才获得更多幸福感、归属感。
在人才乐业上,崂山区将从人才创新创业圈出发,优服务、搭平台、给位子,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抱负、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其中,围绕优服务,将积极探索股权直投、创投风投等投融资模式,全面推广“人才贷”“蓝海渔业贷”“新质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把更多人才项目“扶上马、送一程”。
围绕搭平台,崂山区正积极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供需对接平台等。以供需对接平台为例,我们计划在青岛国际创新园建设“产业人才匹配赋能中心”,围绕市区重点产业链,逐一梳理产业链企业清单、产业人才清单、产业相关高校院所清单、急需紧缺人才清单,全面摸清产业链上下游人才供需情况。
围绕给位子,我们将深化校企人才交流,探索“校聘企用”“双向兼职”等人才共引共育模式,鼓励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街道、区直部门、国企挂任“科技副职”,不断激活高校人才创新活力。
崂山区自然禀赋优越,有风光无限的崂山风景区、颜值出众的浮山森林公园、海中独美的小麦岛公园,正以开放的胸怀、蓬勃的产业、宜居的环境,诚邀每一位怀揣梦想的人才前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山海人生。

记者|锡复春 衣涛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