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装修垃圾“吐”出多种“宝物”

家庭装修过程中拆除下来的垃圾,经过绿色工厂加工可以变为可再利用的多种“宝物”。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台城环保有限公司,探秘装修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处置全过程。据了解,凭借先进工艺和处理方法,该公司吸引来了广州、呼和浩特和石家庄等多个城市城管部门前来“取经”。

装修垃圾在岛城如今有了专业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去处

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青岛台城环保有限公司厂区位于城阳区青岛汽车北站附近。这样一个专门处理垃圾的工厂,进入厂区视线所及却是一片整洁的环境。“公司从事的就是环保行业,就要从自身做起,把环保理念践行在每一个细节中。”台城环保董事长杨自江告诉记者,公司占地70余亩,成立于2022年8月。

在涉足装修垃圾行业前,杨自江从事水污染治理工作,这让他始终关注着生态环境领域的痛点堵点问题。杨自江发现居民装修垃圾处理存在难题:近年来,建筑垃圾大量产生,随意堆放、倾倒问题频频出现,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如何“消化”建筑垃圾,杨自江花起心思研究,他先后前往德国、日本等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主攻方向。“我们瞄准普通居民家庭装修和商业装修等方向,通过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杨自江告诉记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中,大量垃圾被简单填埋或焚烧,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对土壤、空气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其所在公司专注于装修垃圾、工程垃圾、大件垃圾、拆除垃圾及混合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年处理能力高达150万吨。通过采用先进的建筑废弃物再生技术,将垃圾转化为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建材产品,实现垃圾高值化利用。

装修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现场

垃圾上线“分类”处理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处置全过程,杨自江设立一个“观景”平台:通过一扇巨大玻璃窗,车间处理情况就能一览无余。

记者看见,输送皮带连通堆场与分拣处置车间。机器轰鸣,挖机一斗一斗地向喂料机里上料。“喂料机的内部构造像一个漏斗,保障给料匀速、稳定。”滚筒筛不停地滚动、筛选,将装修垃圾分为小、中、大三种,分别掉落到对应的传送带上,被送往不同方向。走进车间,小粒径垃圾分拣线进行二次分拣,又被细分成两类,更小的垃圾直接落入料仓,堆成堆,等待用来制砖;略大的轻质物如木屑,将被用于焚烧发电等无害化处理;余下的则进入“等待区”,经破碎后用于生产混凝土再生骨料。中粒径垃圾输往人工分拣线,磁选机在前端吸出铁制品、旧金属等进行回收,后端两组工人分别挑出多种轻质物,剩下的同样进入“等待区”,等待进一步破碎、利用。大粒径垃圾中的轻质物通过“风选”被剔除,余下的进入分拣线。

杨自江展示装修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后的“产品”

多地城管前来“取经”

杨自江的公司目前拥有完整的拆除垃圾处理线、装修垃圾处理线、SRF燃料棒生产线以及再生环保建材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协同运作,能够将各类垃圾精准分类、高效处理,并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的再生产品。例如,粗细骨料可用于建筑基础工程,再生环保砖质量过硬且市场认可度高,RDF燃料棒则为能源利用提供新途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工厂自投产以来,已成功处置了20多万吨装修垃圾。

作为一家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台城环保拥有3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中环协建筑垃圾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主编参编了多项有关建筑垃圾处置的国标和团标。“装修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摆在城市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杨自江告诉记者,广州、石家庄和呼和浩特等地城管部门,纷纷前来企业“取经”学习,省内多地也希望其前往建厂,将先进做法“移植”到当地。

来料少生产线“吃不饱”

“设计产能是年处理150万吨,目前每天实际处理量只有三五百吨,生产线在持续‘饿肚子’。”杨自江告诉记者,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目前来料不够导致生产线无法有效发挥效能。即使如此,杨自江仍看好装修垃圾处理行业的前景,他计划继续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一条高热量工业替代燃料生产线,让发电厂以后能吃上“精细粮”。为让更多市民知晓家庭装修垃圾可以有更经济、环保的处置去向,杨自江带领团队“触网”玩起了短视频。“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一试,随着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大家可能会支持装修垃圾被以经济环保方式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填埋。”杨自江说。

垃圾变废为宝,为我市创建无废城市增添了助力。据了解,自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青岛为城市绿色发展创造新空间,出台并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领域设立任务清单62项,目前已完成40项;推动完成各类固体废物工程项目38个,累计投资77.1亿元。截至目前,已创建16类共计876个“无废细胞”,到今年年底将完成1000个。(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徐美中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毕然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