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委书记访谈|周科:县域发展的“活眼”与“厚势”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当“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县域经济该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径——是囿于资源禀赋的“先天论”,还是敢于“无中生有”的“创造论”?是重复传统路径的“跟随者”,还是定义新赛道的“领跑者”?
在青岛北部156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莱西正以一次次贯穿理念、产业与治理的“破局”,在特色产业、文旅、民生等领域创造一个个“惊喜”,以此来探寻县域经济的“破局之钥”。
“县域发展如同围棋博弈,既要在局部创造‘活眼’,更要在全局构筑‘厚势’。”莱西市委书记周科以“棋道”阐述城市发展理念。

图片

莱西市委书记周科 邢志峰 摄
当下的莱西,正以持之以恒的专注与精进,不断带给外界“惊喜”:
低空经济“无中生有”,不断抢占发展先机;
石墨新材料产业“有中更优”,向百亿级产业集群进发;
“莱西经验”的改革基因衍变为乡村振兴新动能,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共富密码”引来全国考察团……
在“县域经济2.0时代”的竞逐中,莱西正以“小城要有大作为”的信念,生动诠释着县域经济的“未来时态”。

01



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记者:去年年底,省政府正式批复莱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了建成青岛都市圈综合性节点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生态休闲宜居城市三个明确定位。面对这一新定位,莱西如何破题,筑牢战略支点?
周科:这一定位实则是让莱西完成“三个转变”——从承接辐射的“末梢”转变为资源汇聚的“节点”;从产业跟跑的“配角”转变为新兴赛道的“主角”;从生态屏障的“守护者”转变为价值转化的“开拓者”。
要建设“青岛都市圈综合性节点城市”,就必须提升产业人口综合承载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承接好青岛主城区“外溢”的产业资源,也要成为青岛推动发展资源向北延伸,带动城市发展全面起势的关键一环,系统推进旧城旧村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任务,持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更大力度服务和融入青岛都市圈发展。
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就必须把准新兴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紧扣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全力抢抓新赛道,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建设“生态休闲宜居城市”,就必须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我们将以“莱西周末”为主抓手,以莱西湖、仙足山“一山一水”和大青山、大小沽河、姜山湿地等先天资源为依托,广泛培育民宿、农事体验、露营等多元业态,真正把山水景观资源转化为城市吸引力、人流量,进而带动经济流量。

图片

莱西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水城”。
记者:在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莱西如何以“有解思维”进行产业突围?
周科:当前县域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相仿、问题相似,谁能把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谁就有可能得到市场主体的青睐,进而实现弯道超车。
要想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需要我们全面整合各方力量、用好各方资源,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围绕产业链深度布局。
我们将突出精准招商,进一步健全莱西市级统筹、部门镇街协同、专业团队主战的一体化招商体系,发挥好重点产业“链长制”,持续健全完善首谈首报、信息共享等机制,立足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赋予莱西的智能座舱细分赛道,精准招引一批关键项目。

02



擦亮“莱西经验”金招牌
记者:从实践看,单靠一个点的“单点爆破”,力量还稍显单薄,必须立足全域,握指成拳,形成发展合力。新的一年,莱西将如何持续优化“南强、中优、北美”发展战略,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周科:莱西作为青岛北部重要增长极,必须立足全局,实现统筹协同发展。为此,我们坚持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立足南、中、北三处不同地理优势,抓住重点、分类施策,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深化“突破姜山”行动。围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持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姜山湿地总部港、人才小镇等项目建设,提高综合承载力。深入优化南部强镇产业体系,用好“飞地”等方式,推动更多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优质企业项目导入。

图片

莱西加快低空经济布局。
推动“主城崛起”行动。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面向周边区域开展商品房推介,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坚持向存量资源要增量,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坚决避免“圈大建小”“圈而不建”等行为。深度盘活工业地产、闲置厂房等,打破镇域、统筹利用,推动产业集聚成势、抱团发展。
实施“北部振兴”行动。持续放大北部生态优势,做好休闲资源串联、消费业态配套,引进更加多彩缤纷、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文旅活动。立足北部甜瓜、葡萄等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延伸开发更多特色体验场景,持续为“莱西周末”品牌赋能。
记者:今年将迎来“莱西会议”35周年,莱西将如何持续擦亮“莱西经验”金招牌?
周科:今年正值“莱西会议”召开35周年,研究好、实践好、推广好“莱西经验”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
以“莱西会议”召开35周年为契机,全面深化基层党建理论研究,成立“莱西经验”研究会,高标准运营青岛农村基层党建学院,建设覆盖全国、具有青岛特色的综合性教育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村级组织班子调研,每个新村配备3至4名后备力量。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规范化运用市镇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及线上平台,全力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优化“三维联建”共富模式,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等17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后进村包联“五个一”行动,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加快成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协会,扎扎实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全面壮大莱西白茶、“莱西水产三件套”、羊肚菌等乡村富民产业。

03



做好“莱西周末”大文章
记者:近年来,莱西把“文旅+”上升到战略层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秀出全域文旅新风采,如何解读“莱西周末”的品牌密码?
周科:莱西,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是青岛北部独特的生态腹地、休闲佳地,15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满目皆风景、无处不风情。
针对文旅市场新动态、新趋势,我们持续擦亮“莱西周末”品牌,谋划推进“五湖联动”,打造“公园水城”,围绕改造升级了月湖公园,开发了青山绣湖、龙泉云堤等文旅新场景,备受市民游客欢迎。
“因体育赛事奔赴一座城”,成为当下的新时尚。莱西去年举办了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180余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1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0%以上,拉动餐饮、旅游、酒店、商超等消费大幅增长,将体育赛事带来的“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
莱西重点聚焦“美食”这一拳头产品,充分发挥“美食+”效应,提升“莱西美食”“莱西有礼”的知名度、美誉度,依靠舌尖上的味蕾,迅速打开大市场,延伸“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图片

外国游客在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村游玩。

记者:作为财政基础相对薄弱的县级市,莱西在民生保障和转型发展方面面临双重压力,如何用“小财政”办好“大民生”?
周科:在医疗卫生领域,我们下大气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在全国率先创建“名院托管 县域托底”模式,通过城市三甲医院托管县域医共体的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水平。
当下的莱西,教育领域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系统构建横向校际协同、纵向学段衔接的县域教育体系,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职称改革、职普融通等改革举措,全面实施学校硬件提升、名师名校提升、爱心基金壮大等“六大计划”,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能力更加过硬。

记者|锡复春 李德银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