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泰都社区迎来了首场无人机培训课。此次培训课是青岛市“社区联盟”围绕泰都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定制化推出的“无人机操控与安全培训”无人机培训课,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活动现场,青岛市“社区联盟”邀请了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职业飞手金璐为社区居民讲解无人机。金璐带来了多台无人机设备,从基础原理到操作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讲解无人机的构造、飞行安全知识及行业应用。“大家在选择无人机时,防风等级也是需要考量的部分。”讲师边演示边强调安全操作要点,居民们目不转睛,不时拿出手机记录关键信息。
“老师,为什么我们有的地方不能飞?”“无人机只能到500米吗?”课堂上,社区居民踊跃发问。“在受管制区域,我们是不能飞无人机的。”“其实大家平时所了解的建筑并没有那么高,我们操作无人机飞到100多米的高度就能拍出非常好看的俯瞰景色了。”金璐根据居民的提问,耐心讲解。他又从无人机基础理论知识讲到了实用操作技巧、剪辑软件使用等。在“干货满满”的互动交流中,一堂45分钟的无人机课自动“顺延”到了1个多小时。授课结束后,居民们仍意犹未尽。
“今天学习了理论知识,我觉得其实还远远不够,还应该结合后期的实操,我也想买一台无人机,自己试试看。”泰都社区居民高峰向社区联盟记者谈及自己的课后感。平时高峰并没有经常参与社区活动,但是这次看到社区发布了无人机课,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我以前也知道无人机,但是对它有一点畏惧心理,通过老师今天的讲解,我又多了解了一些无人机的理论知识,感觉没有之前‘可怕’了。也希望以后多一些像这样适合我们男士的课程。”他说道。
无独有偶,社区居民李放兆说自己之前有个和老师同款的无人机,却因为不敢、不会操作一直在家“吃灰”。课后,李方兆特意跟金璐表达了自己和老伴对课堂的喜爱。“我和老伴都快70岁了,有幸今天能跟着你们年轻人学习无人机航拍知识,感谢金老师今天的授课。我们已退休多年,无人机购买了后就一直放在家里不会用,但心里非常渴望能有老师让我们来跟着学习和掌握这门新技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来社区上课,听了金老师的讲座后,我们很有信心学好这门技能,也期待后面能跟着金老师到室外实际操作。”“本身我对无人机就很热爱也愿意钻研,这次能够在‘社区联盟’的邀请下,站上社区讲堂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讲讲无人机操作和基础剪辑,我觉得特别好。社区居民们的热情提问和毫不吝啬地夸奖,也让我觉得非常感动。”金璐在听到李放兆的话后说。
一堂课结束,泰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菲菲发现,不论男女老少,对于无人机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我们泰都社区有14个小区2000多户,其中老年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前几年开始举办了‘家门口的大学’——社区公益课堂。今天和‘社区联盟’合作,也是通过‘社区联盟’链接了更丰富的资源,首次‘触电’无人机,社区居民报名得非常踊跃,我们也希望通过科技类活动来带动更多居民参加,特别是平时参与度不高的社区居民。”王菲菲说,“这几年退休的居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归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我们社区也希望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日常精神、物质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希望未来和‘社区联盟’一起外链更多资源,为社区赋能。”
从“无人机课堂”到“科技助老”,从“居民体验”到“主动要求‘加课’”,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普,更是一次“社区联盟"与社区间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宝贵经验。正如社区居民所说:“这样的课,我们还想听!”而这,正是青岛市“社区联盟”与泰都社区深化合作的新起点。青岛市“社区联盟”是青岛日报社(集团)倾情打造的首个深耕社区的垂直类品牌,旨在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推进下沉社区赋能服务板块建设。联盟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聚合多方资源,运用“平台+生态”的互联网思维,为社区量身定制服务,搭建起服务社区、资源共享、培树典型、创新共赢的平台,为破解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贡献智媒力量。(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毕然 王云镶)
责任编辑: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