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打造三级标准化综治中心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日讯 近年来,市南区综治中心以体系重构夯基础、机制创新破难题、品牌赋能显实效,走出一条“科技支撑、温情治理、群众满意”的现代化治理路径,实现业务数据上下传输高效快捷、资源信息智能分析研判、服务党政决策信息科学准确。

夯基垒台,构建“三位一体”组织体系

市南区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与原城市运行监督服务中心职能,成立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推进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核心职能。街道级综治中心突出“四室一厅”功能布局,同步完成实体化建设,形成“区级统筹、街道主战、社区落实”的三级联动网络。

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暖南诉办”群众诉求平台,构建“一网统管”智慧中枢,全年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9万起,调处率达99.97%。金湖路街道创新先行,引入“DeepSeek”智能分析工具,对邻里纠纷、群体诉求进行趋势研判,推动问题解决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升级。

明确区级“统筹调度、风险研判、督导考核”职能,街道级“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民生服务”定位,社区及网格“隐患排查、信息采集、前端处置”任务,形成“问题分级处置—责任逐级压实—结果全程追溯”闭环。针对消费纠纷、房屋漏水、物业纠纷等高频民生诉求问题,由区法学会邀请首席法律专家团进行问诊把脉,出具法律意见。云南路街道通过实行“1+2+3+N”的工作模式,成立法律、调解、心理三支服务队,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

创新突破,健全“多元协同”工作机制

深化“枫润南和”调解品牌建设,升级打造区、街两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统筹政法部门及重点行业主管单位、区法学会首席法律专家、社会调解组织等多方力量入驻,明确架构设置及运转规程,实现规范运转。

建立五类重点人员动态数据库,针对重点人员实行“一人一档、分级管控”。推广“专群结合”巡防模式, 2024年零刑事发案天数实现131天的突破。创新“暖治理”品牌矩阵,推出“暖调处”“暖南诉办”“暖帮扶”等系列服务。建成“心防地图”心理咨询网络,化解群众心理隐患300余例。向失能失智、残疾、80岁以上独居和特困老人提供探访看望、电话慰问和为民代办服务7700余件次。

提质增效,拓展“融合高效”网格路径

网格员“点单”形成培训需求清单,聚焦老旧楼院改造等17类需求,开展全区网格员培训会6次。2025年全区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为首批23名“三星级”网格员代表颁奖。出台《关于将优秀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管理的实施办法》,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共124名专职网格员转为社工,建立完善递进式培养链条。

完善专职网格员考核评价细则,建立巡查、检查、通报等制度,从事件质量判定要求、数量认定、重复事件标准对网格员精准指导。建立网格员晨会制度,督导晨会247次,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完成打卡签到1.65万余人次,事件质量检查4.5万余件,发现整改问题1500余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姚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