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日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如何让服务“沉下去”、让民心“暖起来”?
莱西市夏格庄镇以一场“微改革”给出了答案。夏格庄镇创新打造“网格管家”队伍,将医疗、警务、法务、生产等多元服务精准“投递”至千家万户,实现“一格统管、服务到家”,探索出一条“以微见著、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善治的鲜活样本。
从“坐等诉求”到“敲门问需”:网格管家让治理更主动
传统基层治理中,信息滞后、服务分散等问题常导致“小问题拖成大矛盾”。夏格庄镇以“网格管家”为纽带,推动治理重心向一线下沉。全镇以原有微网格为基础,整合村干部、党员、乡贤等力量,组建起一支“情况明、人员熟、反应快”的管家队伍。他们走街串巷,用“唠家常”的方式倾听民声,在田间地头发现矛盾,将“被动收集”转为“主动出击”。
“过去村民有事得跑村委会,现在管家们直接上门,连家里水管漏水都帮忙协调。”西夏格庄村民张大爷感慨。据统计,“网格管家”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累计现场解决群众诉求560余件,对110余个安全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发放安全手册8000余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此外,夏格庄镇还创新设立“聊天亭”“聊天角”等微阵地,由“网格管家”与“五老”成员轮流驻点,让群众“吐槽有地方、建议有回音”,干群关系在一次次对话中愈发紧密。
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服务到家托起民生幸福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服务,而服务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夏格庄镇以“网格管家”为枢纽,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医疗、警务、法务等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民生服务网”。
在健康领域,102名“家庭医生”随同“网格管家”定期入户,为30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体检,170余名慢性病患者实现“家门口管理”;在安全领域,“警格+网格”四级联动体系高效运转,54支“村头巡逻队”与辅警协同防控,全镇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0%;在法治领域,“家庭律师”走进村庄广场,开展36场“村庄法务”活动,受益群众超2000人,信访量下降30%以上。“过去觉得‘打官司’是大事,现在律师就在村里,心里踏实多了!”葛家庄村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群众获得感。
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共富”:小网格撬动乡村大发展
基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夏格庄镇将“网格管家”职能延伸至生产领域,通过技术帮扶、产销对接、资源整合,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
针对农业技术短板,“网格管家”联合农业专家深入田间,为1120余户农民提供种植、养殖指导,带动亩均增收50元;依托镇级电商平台,管家们化身“产销红娘”,帮助农户直连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助农增收40余万元;创新推出的“粮食银行”模式,让5万亩粮食实现错峰销售与兜底保障,农民存粮可随时兑换现金或按市价结算,既稳了“粮袋子”,又鼓了“钱袋子”。2023年,全镇新增特色产业4个,集体经济增收超300万元,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莱西市夏格庄镇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既是难点,也是突破点。通过“网格管家”这一微改革,该镇不仅实现了服务精准化、治理协同化、发展共享化,更重塑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新生态。未来,随着改革持续深化,“小事不出格、服务不缺位、共富不断链”的治理模式,或将为更多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真正成为“幸福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通讯员 杨楠 于腾蛟)
责任编辑: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