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金色的海滩上,有一对特殊的姐妹花——12岁的王艺蒴和8岁的王艺诺。她们不是来追逐浪花的普通孩童,而是这片海域最年轻的守护者。从捡拾垃圾到绘制公益画作,从双语演讲到创立公益小组,姐妹俩用童真的视角和坚定的行动,掀起了一场“温暖革命”。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公益不分年龄,保护地球,每个人都可以是“超级英雄”。
王艺蒴(左)、王艺诺
海滩上的“环保启蒙”:从捡垃圾到公益使命
四年前一个春日的午后,4岁的王艺诺和8岁的王艺蒴在蓝谷海滩上专注捡拾垃圾的身影,像一粒种子悄然生根,为她们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公益之旅。当别其他孩子开心地在海边堆沙堡时,姐妹俩却成了公益路上的“黄金搭档”,她们像寻宝一样收集着人类遗落的“伤痕”。从那以后,一家人的周末时光总浸润着海盐的味道。他们在潮间带捡拾的不仅是垃圾,更是对海洋的温柔告白。
姐妹俩经常参与公益净滩活动中
从“海洋卫士”机构公益志愿者、净滩环保卫士,到海洋公益小讲解员、环保主题小画手,艺诺用自己的演讲、绘画、手工制作等特长解锁了公益环保的N种场景。艺蒴则将语言天赋化作公益的桥梁,以中英双语演讲的形式为“拒绝动物表演,保护海洋环境”发声。清澈的童声跨越国界,激起层层涟漪。
“姐姐艺蒴最近正在计划做自己原创的英语海洋公益宣传短片系列,往后每个季度出一期。”王沛雯欣慰地说,“是孩子们教会我,公益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人事’,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日常。”如今,姐妹俩的足迹几乎遍布青岛各大海滩,她们用行动证明:保护地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一颗愿意弯腰的心。
王艺蒴以中英双语演讲为“保护海洋环境”发声
画纸上的“呼喊声”:童真视角下的“海洋革命”
“我小时候特别向往大海,因为那没有任何人类的建筑。”去年的世界地球日,艺蒴、艺诺姐妹在一场主题为“保走进鲸豚的世界,海洋才是家”的故事分享会上,对主讲人邵然的这句话印象深刻。
回到家后,艺诺将海豚宝宝的思念倾注在画纸上。“海豚馆里的小海豚宝宝,从生下来就离开了妈妈。驯鲸师给了它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它最想得到的其实是妈妈的爱,和远在大海深处的家。”艺诺的这篇童画在国内多地公益画展上展出,触动了无数人心。充满童真的笔触讲述了一个7岁孩子心中的共情之爱——“我们购买的每一张海洋动物表演的门票,都是它们被野捕、被圈养、被伤害的原因。请拒绝观看海洋动物表演!”
姐妹俩的画作在国内多地公益画展上展出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保护白鲸,拒绝海洋动物表演”的行列,艺诺主动争取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主题演讲的机会。整整51页的PPT,她的精彩分享让同学们大受启发、互动热烈,连学校老师们都赞许不已。从聆听者到分享者,再到引领者,艺诺完成了这场关于爱与责任的“启蒙运动”。
王艺诺担任青岛科技馆的小小讲解员
风雨中的“成长礼”:珍贵的“1234天纪念”
去年8月份,艺蒴、艺诺姐妹俩在首届“生灵之声”双语演讲大赛上双双得奖,赢得了参加珠海保护白海豚研学项目的宝贵资格。能够出海寻找白海豚,亲眼目睹它们结群戏水的机会,让姐妹俩兴奋不已。虽然这趟行程留下了些许遗憾,她们的研学船在暴雨中辗转珠海、澳门两地五个多小时,白海豚的身影却一无所获,但姐妹俩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的样子还是感动了周围的人。他们这样评价道,姐妹俩与导师做课题讨论,直到深夜10点也不喊累,她们有着远超过自己年龄的目标感与责任感!
姐妹俩在首届“生灵之声”双语演讲大赛中获奖
作为奖励,也作为姐妹二人投身公益1234天的特殊纪念,王沛雯在2024年11月28日,以王艺蒴、王艺诺的名义在青岛市即墨区海洋卫士生态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发起创立了“艺行益爱”公益小组,专注于保护海洋和为动物发声。姐妹二人打算将此前参加比赛及社会活动所获奖金作为小组的启动资金,通过定期开展海滩清洁、主题讲座等方式,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当然,她们还特别鼓励更多与她们同龄的青少年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公益,奉献爱心,在保护海洋和动物中展现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公益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坚持。姐妹俩用行动诠释:真正的成长,在于为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
姐妹俩为“艺行益爱”公益小组设计了纪念周边
或许,她们的画笔画不出惊涛骇浪,却能描绘出最动人的海洋故事;或许,她们的声音称不上洪亮,却能唤醒许多沉睡着的心灵。王艺蒴、王艺诺这对姐妹花用最纯真的方式告诉我们:守护地球不需要超能力,只需要像她们一样,永远保持弯腰的勇气和仰望星空的憧憬。在这条温暖的公益之路上,两人携手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最美好的童话诗篇。(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臧婷/文 受访者供图)
记者手记
公益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公益是最好的生命教育。王艺蒴和王艺诺的故事,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
心理学家常说,孩子的同理心需要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中培养。而公益,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土壤。自从踏上公益之路,姐妹俩的眼中多了一份对世界的温柔。她们会为一只搁浅的海龟落泪,会因一片污染的沙滩而忧心,也会为一次成功的环保演讲雀跃。在公益的浸润下,她们学会了共情,懂得了责任,更明白了生命的珍贵。善良、勇敢、坚韧,这些品质远比分数更能定义一个人的未来。
当一些家长还在为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会挤占学习时间而担忧时,姐妹俩的学业始终名列前茅。原因很简单,做公益不是消耗时间,而是锻造能力。在组织净滩活动时,她们学会了统筹规划;在准备双语演讲时,她们锻炼了表达与思辨;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她们掌握了信息整合与逻辑思维。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公益让学习从书本走向现实,让知识有了落地的力量。
无声的示范,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而真正的教育是父母放下身段和孩子对话,是用心发现孩子眼中的光芒。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密码,父母要做的是守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学习变成探索人生的旅程。与其逼着孩子走既定的轨道,不如陪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空。只有当父母用行动代替训斥,用支持代替要求,孩子反而才能展现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这种以爱为底色的教育智慧,既呵护了孩子的童真天性,又让每个家庭都充满成长的惊喜。
在这对姐妹花身上,我们看到了公益的双重力量——它既能改变环境,也能塑造灵魂。她们的画作、演讲,甚至一次简单的弯腰捡拾,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周围的人,激励着更多孩子加入这场“温暖革命”。而那时,我们的蔚蓝星球将因为这一代代“海洋卫士”而变得更加美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臧婷)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