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观|筑牢安全防线,莫让隐患“悬空”

安全无小事,民生无小事。在城市管理中,每一处细节都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旦忽视,都可能演变成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隐患。

去年12月起,一位市民多次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某小区外墙年久失修,墙皮大量脱落问题。住建部门回复将征求全体受益业主意见,制定维修方案。然而,问题迟迟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直至近日,该小区外墙大面积脱落,砸中空调外机,这才推动维修工作迅速开展,目前维修人员已进场施工。

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在此次墙皮脱落事件中,从居民首次反映,到相关部门多次回应却迟迟未解决,反映出相关部门在见微知著能力上的欠缺。明明已经收到群众反馈,知晓存在安全隐患,却未能迅速将其视为重大问题,采取有效行动,非要等到危险实实在在发生,才匆忙推进维修工作。

一个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在居民反复投诉后,有关部门却总是“慢半拍”,着实令人遗憾。“慢半拍”的背后,反映出部分部门对群众诉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作为、未雨绸缪的意识。同时,也暴露出部门间协调配合的不畅。按照规定,该小区外墙维修应由受益业主出资,但由于种种原因,业主意见难以统一,资金筹集困难。相关部门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拿不出有效的维修方案,导致问题久拖不决。

外墙脱落只是各类安全隐患其中的一枚“暗雷”,例如一些老旧小区的电梯老化、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若不能及时处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相关部门应变“被动接诉”为“主动排查”,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定期检查老旧建筑、公共设施等,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只有真正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一个安全、安心的环境中,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让民生保障更加坚实。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