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1日讯 近日,平度市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片区的智能大棚里人声鼎沸。大泽山镇东岳石村的葡萄暖棚与崔家集镇智慧农业园区,以“科技+农旅”的双重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踏青游客,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春日盛景图。
晨雾还未散尽,大泽山镇东岳石村的葡萄暖棚内已是一片生机。透过恒温顶棚望去,成串的“红玫瑰”葡萄如紫水晶般缀满藤架,叶片间垂落的果实表面凝着薄薄果霜,空气中浮动着蜜糖般的醇香。
从烟台返乡的孙女士一家踩着露水踏进棚内,7岁的女儿苗苗踮脚举起小剪刀,对准一串饱满的葡萄却迟迟不敢下手。“果梗留两节,剪刀斜着剪才不伤藤!”葡萄种植户老徐笑着托住葡萄串示范,苗苗屏住呼吸“咔嚓”剪下,转身把战利品捧给爸爸:“这串比我的脸还大!”
智能控温系统在棚顶无声运转,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老果农徐伯看着温度计感慨:“往年露天葡萄端午才熟,现在清明就能采摘——这哪是种地,简直是伺候金疙瘩!”苗苗突然指着藤架高处喊起来:“妈妈看!那串葡萄在发光!”斜射进棚的春光恰好穿透一串“水晶玉露”,翡翠般的果实里流转着蜜金色的光晕,仿佛把整个春天的甘甜都凝在了薄皮之下。
在青岛向阳红乡村振兴片区的智慧农业大棚里,红彤彤的小西红柿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大棚内人头攒动,从济南返乡的王先生一家戴上草帽、挎起竹篮,带着5岁的儿子华华在小西红柿的“海洋”里穿梭采摘。“这片区域种植的青甜品种是最近新培育的品种,果实呈绿色,脆甜多汁。”园区种植户老李现场示范,华华很快便摘满了小篮子,兴奋地举过头顶:“妈妈快看!我摘得比爸爸还多!”
隔壁的柿柿红果蔬研学基地同样热闹。三十多名中学生蹲在“一米菜园”实践区,跟着农户赵师傅学习起垄整地。“这边垄沟要挖深两指,土坷垃得敲碎,以后栽苗才扎得稳”,赵师傅边挥起锄头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初三学生林同学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原来在田地里耕作有这么多知识,农民伯伯真是太辛苦了!”
随着气温的升高,平度各处生机盎然,非常适合旅游观光。平度市加大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推动科技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旅品牌,让“甜蜜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毛海刚)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