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高风大,这届广交会上,青岛外贸企业“内外兼修”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415日至55日,第137届广交会如期举行,“关税战”并没有影响到广交会的人山人海,截至17日中午,本届广交会已吸引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春季同期增长10%

外贸企业是天生的弄潮儿,从不惧怕与风浪搏击。

记者在广交会采访时也关注到这样的现象:从寻找新市场、新合作伙伴,到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青岛外贸企业正以多元路径奋力突围。越是浪高风大,越能彰显出“青岛制造”的强劲韧性。

01



“天塌不下来”
全球自由贸易正在被推向一百年来最危急的时刻

24日起,10%20%54%104%125%⋯⋯被网友戏称为“炸金花”般的一条条总统行政令飞出白宫,在不停挥舞关税大棒的戏剧性表象之下,世界贸易体系正在被重构。

虽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天塌不下来

1957年诞生于封锁与隔绝的困局中,广交会始终以“破局者”的身份见证并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联结。作为“中国外贸风向标”,本届广交会仍是万商云集、万众期待。

本届广交会,青岛企业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市商务局数据显示,青岛交易团共有展位1269个,参展企业847家;分布在家用电器、建材、汽配、工具、园林、餐厨、礼品、家具、食品、家纺等42个展区;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明月海藻、即发、新华锦等龙头企业均参展。

海尔展台主题是AI生活,智慧全球”,展示了全品类AI科技产品及方案。“这是海尔第37年参加广交会。”海尔海外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福表示,作为布局全球化最早的中国企业,海尔更加关注以动态能力构筑发展的确定性,“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很大概率将是新常态。但就海尔自身而言,我们认为全球化作为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市场规律不会改变,数字技术驱动下的产业互联和创新也会不断创造新的增长机遇。”

图片

海尔展台

全球首台RGB三色Mini LED电视、全球首款专为Xbox定制的超短焦投影产品PX3-PRO、全球市场增长最快的音响品牌Soundbar……一系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品力,是海信不断积蓄海外市场本土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形势下,广交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采购商数量持续增加,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市场开拓的机会。”海信国际营销公司助理副总裁毕强表示,立足于不同国家的消费需求,海信始终关注海外能力布局的深度与广度。“海信以技术融合驱动本土化创新,通过技术互融、渠道共享、供应链协同、文化共振,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适配。”

图片
海信展台世俱杯主题游戏区

02



多元化“突围”路径

在广交会上,许多青岛外贸企业表示,当市场环境下,外贸从业者更需决策理性,以降低未知的风险性因素。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主动做更多市场布局,是更有效的求生方法。

418日发布的一季度青岛外贸数据,也印证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重要性。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市进出口2111.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276.9亿元,增长6.9%。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20.2亿元,增长8.5%,占57.8%,提升3.3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713.3亿元,增长2.1%,占33.8%

“目前,马来西亚机械锁工厂、泰国电子锁工厂正在加快建设进度,预计3个月后将恢复对美国供货。”青岛三链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辉说,“关税战”是企业自2003年创办至今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战,海外工厂布局是企业迈出发展“舒适区”的关键一步,尽管酝酿已久,但真正下决心落地还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倒逼。在与外国客商的接触中,他更加坚信,“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魅力,仍然让他们无法抗拒。

“目前国外客商更急迫与中国做生意。”王宇辉透露,像锁业这个细分赛道,中国产业链十分成熟完整,产品更具性价比,产业链转移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即便自己的海外工厂,也要通过中间品贸易,将更多不可替代的环节放在国内完成。

图片

关税战冲击下,第137届广交会依然人山人海。

全球贸易格局加速变革,也是一次倒逼企业加快转型、提升发展韧性的契机。除了海外建厂,青岛外贸企业还各自有“招”。

青岛兴邦电器集团的两个展台分别位于家用电器和新能源企业及智慧出行两个展区。这家专注厨电产品出口近30年的企业,已切入智能新能源充电桩新赛道。

“充电桩部件制造环节,涉及到多种标准化电气产品的生产,与高品质厨电产品的关键部件制造,有相互可借鉴的通用技术。”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王任华坦言,遍布全球的长期客户是企业出海最大的底气。“我们的厨电产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新产品研发开辟新赛道,实现出海产品的迭代升级。”

作为国内工具车领域的龙头品牌企业,青岛华天车辆有限公司80%的市场份额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那么大,西方不亮东方亮。”公司总经理薛源表示,手推车产品的定制化率非常高,需要完备的零部件供应以及熟练的产业工人,目前在中国生产仍是最优选择。当前企业正在加快对南美洲、中东、中亚等地区的市场需求研究,定制开发更多符合当地用户习惯的场景产品。

图片

华天展台

面对即将加征的关税,美国消费者“囤货中国商品”情绪大增。同时,由于加征关税后商品价格势必上涨,美国消费者都在积极寻找绕过关税壁垒的购物途径。

近日中国B2B跨境电商应用DHgate(敦煌网)在美国下载量大增,受到中小外贸企业的广泛关注。多家青岛外贸企业也接到了客商通过跨境电商交易的要求。

03



内外贸一体化,驶入快车道
广交会开幕前,消博会刚刚闭幕。出口转内销,成为大热话题。

消博会上,商务部启动了外贸优品中华行”系列活动,将走进包括山东在内的10个外贸和消费大省,围绕重点行业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外贸企业的内销渠道。

图片

第五届消博会上,商务部启动“外贸优品中华行”。

连日来,山东省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也相继发声,依托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411日,银座集团发布《致广大供应商伙伴的一封信》,表示将重点支持受国际贸易关税影响的优质国产商品,构建“国货直通车”快速响应通道。

414日,青岛利群集团发布《致广大供应商伙伴的一封信》,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渠道优势和物流供应链优势,为外贸商品打通内销“快车道”。

青岛力泰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生姜出口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及东南亚市场。近期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面临库存积压难题。“外贸优品中华行” 计划开通绿色报名通道后,该企业迅速提交合作申请。

在迅速完成企业资质审核、产品品控检测及供应链方案沟通后,目前首批优质生姜已经进入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的52家大润发卖场内,这也是国内实体商超队列中“外贸优品中华行”项目首笔生鲜订单正式落地。

在内外贸一体化领域,近年来青岛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充分地准备。。

202110月,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业共同体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内外贸融合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三年来,共同体成员单位从21家扩展至352家,已发展形成内外贸一体化服务生态圈。

2022年,市商务局制定了《青岛市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2023年,青岛市“标准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典型经验做法。

202412月,《青岛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印发,在优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方面明确提出,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

以开放平台为支撑,青岛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之路上步伐加快,将进一步畅通青岛企业的“双循环”发展之路。


记者|刘兰星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