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暖“心”同行!市南区开展“知心朋友”计划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外卖员、快递员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新”服务,凝聚“新”力量?近日,市南区立足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知心朋友”计划,聚焦社区、楼宇、商圈、景区等场景,在暖心送温暖、知心做朋友、同心共治理等方面重点破题,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和融入感,推动新就业群体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暖心行动”送温暖,织密关爱服务网

“以前等单时,只能坐在商城外部的楼梯上或商家门前,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安稳地坐在椅子上,还可以喝水、读书、玩桌游。”在麦凯乐商圈暖心驿站,外卖骑手张毅开心地说道。这个看似简易但功能齐备的小屋,是市南区服务关爱新就业群体工作的一个缩影。

通过引入“骑寄驿站”、新就业群体自运营等方式,市南区建设55个“暖心驿站”,形成设施齐全的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体系,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2万人次。

同时,用好暖心驿站服务功能,依托暖心驿站推动司法、人社、工会、团区委、妇联等部门单位资源下沉,组织各部门在驿站开展关爱帮扶、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系列服务活动30余次,赠送生活用品等“暖新礼包”300余个,覆盖新就业群体2100余人次,真正把服务送到了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增强了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知心行动”做朋友,双向结对共成长

“我们开展知心朋友计划,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倾听新就业群体的心声诉求,并帮助他们在市南区安得下心、圆得了梦。”市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书记赵爱萍说。

为搭建与新就业群体沟通桥梁,市南区建立区级领导带头的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新就业群体成员机制,组织行业(综合)党委、群团组织结对新就业群体所在站点,覆盖新就业群体约400人,为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职业发展、生活关爱、社会融入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结对工作中,市南区坚持需求导向,收集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困难诉求。通过开展“新就业群体面对面”活动,充分发挥“新新向党”平台效用等方式,线上线下收集停车规划、职业发展等诉求20余件,梳理健康义诊、法律援助等新就业群体共性需求30余项,发动42家共建单位、爱心企业认领返乡车票、电影票、图书等“微心愿”51条,累计捐赠各类物资7万元以上。

“同心行动”共治理,搭建平台促融合

在珠海路街道辛家庄社区,美团外卖员陈宏主动请缨,与失独老人进行“一对一”网格结对帮扶,确保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怀和照料。“我们也是青岛的新市民,为这座城市献一份力是我们应该做的。”陈宏说道。从被服务者到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新就业群体正在发生身份的转变。

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工作半径与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区域高度重合的实际,市南区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已聘请20名新就业群体担任政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民意信息员,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等便捷方式,累计上报交通事故、道路破损、环境卫生等问题53个。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5支,开展送餐送药等助老活动10余次,协助社区网格员发放安全生产、垃圾分类等宣传材料107份,服务居民100余人次,推动形成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心暖“新”,凝“新”共治。市南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幸福感,激发其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从“奔跑者”到“社区帮手”,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正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刘琴 通讯员 蓝子君)

责任编辑:刘琴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