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法院研发“我莱办”智能诉服系统,助力要素式“两状”全域推广应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4日讯 莱西法院锚定“司法智能化、诉讼便捷化”改革目标,聚焦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推广应用,以科技赋能为引擎、线下服务为根基、分类施策为路径,构建“线上线下一体推进、城乡全域协同覆盖”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为司法便民实践注入智慧新动能。

科技赋能创品牌,智慧诉服树标杆

智能转换破壁垒,文书生成开新局 。自主研发“我莱办”智能诉讼服务系统,构建“智能模板库——导引智填——手写文书AI转换”技术矩阵,创新文书生成模式。针对民间借贷、离婚纠纷等11类高频案由,提供要素式“两状”模板,支持线上下载与线下打印并行服务。系统嵌入流程图分步指引与实时校验功能,使在线填表错误率下降40%,单份文书处理耗时压减至15分钟。通过OCR图文识别与NLP语义解析技术,实现手写材料智能转换准确率达93.7%。截至2025年4月11日,要素式起诉状使用率从系统上线前的6.17%跃升至75.69%,增幅超12倍,使用率稳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实现“立等可取、点击即办”,构建全流程文书生成“高速通道”。

数字服务全触达,适老助残暖民心。聚焦特殊群体诉讼需求,“我莱办”系统创新“银发无忧”适老服务,采用大字界面与语音播报功能,破解老年人操作困境;专设助残服务绿色通道,联动“畅听无碍”等辅助沟通APP,保障信息交流无障碍。系统上线以来,累计提供适老服务360余人次,服务残障人士60余人次,让科技赋能与司法温情同频共振。

云端推广促传播,互动答疑解民惑。创新融合新媒体传播优势,以“莱法开讲”直播间为载体,通过民间借贷等典型案例解读“两状”要素与撰写规范,同步公布文书模板获取路径,实现法律知识普及与诉讼工具供给“双线贯通”。直播设置实时互动答疑环节,吸引超500人次观看,形成“云端学法—即时应用—在线解惑”的司法服务新生态,让诉讼文书撰写知识通过云端触达千家万户。

线下服务筑根基,要素指引全覆盖

立案窗口强指引,指尖服务全畅通 。 在立案庭诉讼服务大厅打造“要素式文书导引服务区”,设置二维码矩阵墙,集成11类示范文本、要素填写指南及“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入口。当事人扫码即可一键获取电子模板、视频操作指引、在线立案通道等服务,实现“扫码-填状-立案-咨询”全流程贯通。系统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二维码日均扫码量达40次,文书模板下载量突破1500份。

综治窗口优服务,一站解纷零距离 。在综治中心设立法院服务窗口,配备专员提供文书填写指导,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与诉讼文书辅导“一站式”衔接。组建巡回宣讲团队,深入12个镇街综治中心开展“案例展板+情景模拟”式普法活动,围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常见场景,现场演示要素式文书填写要点及法律适用规则。2025年以来,累计举办专题活动5场,解答法律问题130余个,惠及群众300余人,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调解场景深嵌入,文书辅导强规范。在欠薪纠纷工作站、“法仲莱和”多元解纷工作室、残疾人纠纷调解室等特色调解组织建立文书辅导机制,对调解员开展要素式文书专题培训。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可同步指导当事人对照要素文书梳理诉求,固定争议焦点,强化证据意识与法律逻辑。2025年一季度,通过调解组织引导使用要素式文书案件占比达15%,推动67%的争议案件在调解阶段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真正让要素式文书成为基层解纷的“实用工具”。  

分类施策抓重点 靶向发力强效能

涉企服务优环境,司法护航促发展。建立“工商联+法院+商会”协同机制,召开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进会,向20余家企业代表专题培训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领域要素式文书应用要点。推出文书预审服务,助力企业诉讼材料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89%,切实以司法“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家事调解融温情,柔性司法筑和谐。依托“暖心”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针对离婚纠纷高频痛点,构建“要素式起诉状精准辅导与婚姻法律要件可视化”的服务体系。开展“法护巾帼绽芳华”等系列普法,家事法官面向调解员就“子女抚养费计算”“共同债务认定”等逐项示范法律要件标注规则与举证要求。2025年一季度,家事纠纷调解成功率从14%提升至33%,实现“要素厘清促共识、文书规范筑和谐”治理新格局。

道交联动建机制,数据赋能减诉累。创新构建“交警定责-文书生成-智能核损”全链条解纷机制,事故认定书与文书模板同步送达,实现责任认定与诉讼准备“一键衔接”。“我莱办”系统上线智能赔偿计算系统,通过输入关键数据实现赔偿数额精准计算。2025年一季度,道交案件调撤率同比上升18%,真正以机制创新和数字赋能为群众铺就道交维权“快车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张宇)

责任编辑:姚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