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小红书@Kakii
????
在青岛老城的南端
太平路社区像一本动人的书
页脚泛着海风的咸涩
字句浸润着历史的墨香
百年前铺就的方石路上
历史与生活交织成最动人的风景
从海浪轻拍的栈桥
到梧桐掩映的德式建筑
每个转角都藏着时光的密语????
太平路12号的栈桥
是青岛最诚实的见证者
始建于1891年的长桥
素有“长虹远引”之誉
一端牵着陆地的烟火
一端探向无垠的海洋
组图 | 小红书@把独角兽还给我!
傍晚
栈桥的灯光一盏一盏亮起
桥身如一支蘸满时光的笔
在浪尖书写着城市的倒影


组图 | 丁泓博
退潮后
孩童们提着塑料桶捡拾海星
老人们背手踱步
看潮水在防波堤上撞出浪花
这座海上长廊
始终保持着与市井生活的亲密距离
以潮汐为节拍
将历史的轰鸣与当下的喧嚣
谱成一首无词的歌


组图|@因吹斯婷(孙舒婷)
河南路10号的栈桥书店是
献给旅行者的文化驿站
白色波浪形书架如同凝固的浪花
包裹着两万余册图书
其中英文、法文原版书
与青岛旅游指南并肩而立
仿佛在完成一场跨语言的对话
或许是因为临海而建
书店的布局风格主基调都是
蓝天白云,碧浪清波
独具海滨风情
组图 | 小红书@奇异果博士
拾级而上走进书店二楼
这里与一层的景象略有不同
窗边是供读者休憩的休闲区
书架摆放的多为社科图书、儿童读物
店主专为小朋友们
开辟了一处童趣满满的阅读区域
各式绘本应有尽有
书页翻动声与海浪声重叠
成为太平路最温柔的背景音
图 | 小红书@饼饼爱睡觉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是青岛独有的城市美学样式
而广西路31号
被青岛人骄傲地称为“红房子”
小众的红砖色彩为主体
赋予建筑与众不同的肌理特色
使其从一众老建筑中闪亮跳脱出来
张扬着一种华丽复古的美

组图 | 青岛画报 于风亮
“红房子”,其实是赉寿药行旧址
又称医药商店旧址,建于1905年
红房子被认为是青岛最漂亮的
德式青年风格派建筑
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德国建筑的一部分
20世纪80年代末
德国著名学者华纳来青岛考察时盛赞:
“1914年之前,
这是所有私人住房中设计最为出色,
同时也是最漂亮的青年风格派建筑。”
图 | 小红书@小十七呀!
如今,它褪去了昔日的面貌
成为咖啡馆与餐厅的容器
阳光穿过拱形玻璃窗
在木质楼梯上投下几何光斑
游客举着相机捕捉光影
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街角明信片的主角
图 | 小红书@饼饼爱睡觉
安徽路5号的邮电博物馆
是一座活着的时空胶囊
1901年的胶澳皇家邮局大楼内
老式电话机与电报机陈列在柚木展柜中
而“慢递服务”柜台前
年轻人正认真填写寄给十年后的自己的明信片
四楼塔楼1901厅的木梁下
咖啡杯与艺术画册构成新的叙事
历史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呼吸


组图 | 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
馆内复原的孔祥熙办公室
保存着20世纪初的密电码本与日式办公桌
当游客按下老式转盘电话的号码键
电流声仿佛穿越时空
与德占时期的电报机产生共振
这里不仅是通信史的展厅
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收容所
///
????????????
太平路社区的“美”
藏于海雾打湿的砖缝、
书店的夜灯、红房子的窗格
以及明信片投递筒的锈迹中
????它像一位从容的讲述者????
将百年城事折叠成可触摸的风景
等每一个路过的人
用脚步丈量时光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