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百强榜中,青岛从2019年的全球第80位跃升至第20位,成为近五年来国内位次跃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4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市市场监管局等五部门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万件,同比增长1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1.57件,有效商标注册量54.4万件,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版权作品登记11万件,较2023年增长37.5%。

主要指标的持续增长、不断突破,让知识产权成为推动青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腾飞的强大引擎。
01
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还一举拿下5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
借助这些专利所带来的技术领先优势,青岛水务固废公司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走出青岛为全国同行提供技术服务。
从创新链角度看,专利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往往标志着前沿技术的突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创新创造的风向标,在这份报告中青岛排名实现连年跃升,在2024年科技集群创新强度榜单中,青岛位列中国上榜城市第2位,在全国乃至全球科创赛道中加速前进。
近年来,青岛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聚焦激发创新活力,围绕高价值专利培育、产业导航、优势企业阶梯培养等工作,开展知识产权“全周期”服务提升行动,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上加码,托举起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
抢占专利制高点,数量庞大的专利申请支撑起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企业和机构。2024年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290家,累计获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49家。

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知识产权开展上门体检
快速增长的核心专利,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人工智能产业中试创新平台、国家级海洋气象科创平台等重量级科创平台落户青岛,推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02
知识产权有效转化运用是实现创新价值的关键环节。青岛专利存量较大,创新资源富集,如何让专利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关键是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堵点,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随着专利法新设专利开放许可,这一改革创新,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极大推动了专利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
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完成了24所高校院所2.2万件存量专利的盘点入库,推动高校发布专利许可354项,推广高价值专利800余件。通过项目路演、成果推介等形式开展供需对接,链接高校院所专利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专利转让9074件,为专利盘活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空间。

走进高校开展专利盘活活动
备案新增专利密集型产品482项,获认定51项,产品产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54.6%;
青岛自贸片区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供需清单》,项目市场价值总和超亿元,部分单个项目市场价值达2000万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7个国家以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累计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50余项,发布创新产品900余项。
我市各部门各行业多措并举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国信1号”“深海一号”“海葵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从青岛走向全国,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推出时速45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列车的,背后都有着很多的专利技术做支撑。
知识产权的运用,也是让“沉睡资产” 苏醒的关键。青岛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将 “知产” 转化为 “资产”,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4.18亿元的专利质押融资贷款金额、诸多专利导航以及专利池项目的落地,都是青岛对知识产权价值的深度挖掘。
03
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

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时下,青岛以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载体,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让创新创造者没有后顾之忧。
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知识产权案件608件;市委宣传部关停违法违规网络书店20余家,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8起;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种业执法行动,查办违法案件129起;青岛海关开展“龙腾2024”专项行动,扣留侵权嫌疑货物51.16万件;
用法治撑起发明专利“护身符”。全市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449件,审结全国首起涉游戏软件编辑器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9件;市公安局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侦破全省首例假冒服务商标案件;青岛仲裁委员会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6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4件,涉案标的额1220余万元。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如同肥沃的土壤,吸引着更多创新资源汇聚,让创新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造中。
如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支持下,要把“关键变量”变为重要“增量”,不断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赋能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
记者|吴帅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