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7日讯 26日下午,一场别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市集活动在青岛理工大学校内火热举行,学校理学院“知书达理”社区美育训练营的传统文化宣传员们拿出“看家本领”,展示川剧变脸、华美汉服、剪纸艺术、丹青戏韵、传统快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500余名师生共同体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同学们将各类小创意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中,把市集“小舞台”变成传统才艺展演的“大天地”。他们或通过快板节奏的变化与击打力度的控制,巧妙展现力学原理;或结合反诈防骗知识创作相声表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传递反诈技巧;或用剪纸艺术呈现出校园春日的烂漫风光。此外,灵动优美的中国舞、旋律悦耳的中国风小合唱,尽显古典韵味的汉服走秀,以及紧张刺激的围棋、象棋竞技,各类节目轮番上演,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校园生活完美融合。
为巩固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效果,活动还发起了“文化传承,青年担当”宣讲活动,“知书达理”宣讲团的同学们结合理论学习和自身经历,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表达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与使命。
掌心虚拢留出共鸣空间,手腕轻轻一抖,“嗒嗒嗒”清脆的声音便从两块竹板间传出来了,数学242班王雅茹现场学习了打快板,“原来传统曲艺藏着这么多乐趣!这次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迷人风采。”活动后,王雅茹加入了“知书达理”社区美育训练营,想要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
活动还吸引了数十位外籍学生参加体验,“知书达理”社区美育训练营的传统文化宣传员们现场为留学生上了一堂“量身定制”的文化体验课,让零基础学员们快速入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我们认真梳理了活动项目的内容、历史由来和相关故事,没想到在跟外籍同学的交流中用上啦。”传统文化宣传员邵光硕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之美,是每一个青年学子应该承担的使命。”
“我们这次引入了12项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皮影、扎染、剪纸、川剧变脸等传统技艺。希望通过‘理论讲解+动手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理学院团委书记刘奕说道。
“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此次活动不仅是学校“五星中国”鲁贵沪国情教育实践育人品牌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希望通过‘非遗’的体验与传播,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博大精深,让青年学生在指尖传承中感悟匠心精神,在文化解码中筑牢精神根基。”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薛诚介绍。
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源泉,学院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学生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特色育人品牌,为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尚审美情趣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劲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