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超速会挨罚,“龟速”怎么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开车超速会被罚,这早已是常识。那么,开车太慢该不该罚呢?最近,多地关于治理“龟速车”的消息引发关注:上海已在城市高架道路上使用无人机巡航查处“龟速车”,成都交警也在试点“龟速车”治理系统。

什么是“龟速车”?字面意思是像乌龟一样慢慢悠悠行驶的车辆,其实主要指的是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行驶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车辆。

“龟速车”会明显降低道路通行效率。很多驾驶员都有过类似的感受。正如网友所言,“‘龟速车’简直就是‘移动的路障’,有时只要遇上两三辆‘龟速车’,快速路就会变成‘慢速路’,搞得人心态要爆炸。”有研究表明,当车辆行驶速度每降低10千米/小时,道路通行能力就会下降约15%,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龟速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开慢车虽然可以预防自己撞向别人,但难以避免别人撞向自己。在滚滚车流中,“龟速车”会导致后面的车辆频繁变道、刹车,从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在高速路上更是如此,假如后面是一辆大车,这样的撞击更可能带来生命危险。所以,治理“龟速车”的消息一出,人们纷纷拍手称快。

具体分析,开车“龟速”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开车时分心,比如打电话、发微信等,有的甚至刷视频、玩游戏。这显然违反了交通法规,应该予以处罚。比如,成都交警就会对“龟速车”进行视频回溯,若存在开车玩手机等违法行为,驾驶人将被罚款100元,驾驶证记3分。不过也要看到,确实有一些“龟速”行为是因为司机属于“新手上路”。对这种情况,交警还是应该以提示为主。

针对不同情况,处理起来应该有所区分,体现执法的宽严相济。而这就牵扯到了取证问题。因为,开车玩手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假如司机看到交警在前面,很可能就会把手机收起来。上海使用警用无人机悬停取证,在上游取证、下游拦截等做法,目前已收到了一定实效,值得借鉴。

治理“龟速车”,处罚不是目的,应该让人们从驾校开始,就要了解“龟速”驾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少人认为“低速驾驶就意味着安全”,这其实是对安全驾驶的一种误读,维持速度适中才是安全驾驶的关键;也应不断优化道路设计,增加引导标识、提醒标识等,想方设法帮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